汉源铅锌矿区植物对Pb和Zn的积累及耐性研究

被引:41
作者
陈红琳
张世熔
李婷
代英
毛竹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植物; Pb; Zn; 积累; 耐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取野外调查与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汉源3个典型矿区内17种优势植物中Pb和Zn的吸收富集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7种植物对Pb和Zn的吸收有较大差异,其中:星毛角柱花、籽粒苋的地上部分和曼陀罗的地下部分对Pb的积累较好,积累含量分别为331.63、226.44和253.13mg·kg-1;新樟的地下部分和银柳的地上部分对Zn的积累能力较强,积累含量分别达到1068.40和823.32mg·kg-1;蔗茅的地下部分以及大乌泡的地上部分对Pb和Zn均表现出较强的富集能力,其Pb积累含量分别达到455.75和673.52mg·kg-1,其Zn含量为1317.62和893.34mg·kg-1。同时,籽粒苋、卷柏、蜈蚣草、冬青对Pb和Zn以及新樟对Pb的生物迁移系数均大于1,尤以新樟对Pb和卷柏对Zn的生物迁移系数最为突出,分别高达15.88和8.44。虽然所有植物均未达到超富集植物临界含量要求,但其部分体内已形成耐性,成为Pb和Zn耐性植物,其中蔗茅、大乌泡、新樟、籽粒苋和曼陀罗5种植物,可以作为潜在的Pb和Zn污染修复物种。
引用
收藏
页码:505 / 50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安徽铜陵矿区优势植物的重金属富集特性研究 [J].
曹德菊 ;
王光宇 ;
汪琰 ;
项剑 ;
司友斌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6) :1079-1082
[2]   杂草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与含量特征研究 [J].
王广林 ;
王立龙 ;
李征 ;
丁佳红 ;
刘登义 .
生态学杂志, 2005, (06) :639-643
[3]   湖南柿竹园矿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植物吸收特征 [J].
雷梅 ;
岳庆玲 ;
陈同斌 ;
黄泽春 ;
廖晓勇 ;
刘颖茹 ;
郑国砥 ;
常庆瑞 .
生态学报, 2005, (05) :1146-1151
[4]   自然植物群落对铜尾矿废弃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孙庆业 ;
任冠举 ;
杨林章 ;
安树青 .
土壤学报, 2005, (01) :37-43
[5]   Pb(铅)富集植物品种的筛选 [J].
聂俊华 ;
刘秀梅 ;
王庆仁 .
农业工程学报, 2004, (04) :255-258
[6]   铅锌冶炼厂土壤污染及重金属富集植物的研究 [J].
吴双桃 ;
吴晓芙 ;
胡曰利 ;
陈少瑾 ;
胡劲召 ;
陈宜菲 ;
谢凝子 .
生态环境, 2004, (02) :156-157+160
[7]   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J].
周东美 ;
郝秀珍 ;
薛艳 ;
仓龙 ;
王玉军 ;
陈怀满 .
生态环境, 2004, (02) :234-242
[8]   华南铅锌尾矿生态恢复的理论与实践 [J].
束文圣 ;
叶志鸿 ;
张志权 ;
黄铭洪 ;
蓝崇钰 .
生态学报, 2003, (08) :1629-1639
[9]   天台铅锌矿区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等几种草本植物的重金属耐性 [J].
龙健 ;
黄昌勇 ;
滕应 ;
姚槐应 .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3, (03) :226-229
[10]   东南景天(Sedum alfredii H)——一种新的锌超积累植物 [J].
杨肖娥 ;
龙新宪 ;
倪吾钟 ;
傅承新 .
科学通报, 2002, (13) :100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