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羽状水平井开采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增产机理

被引:9
作者
张冬丽 [1 ]
王新海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藏研究所
[2]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煤层气; 羽状水平井; 机理; 数值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D842 [开拓与准备工作];
学科分类号
081901 ;
摘要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煤层气羽状水平井的增产机理,指出羽状水平井的主支和分支在地层中广泛均匀延伸,使整个控制区域地层压力均匀、快速下降,增大了气体解吸扩散的机会,是羽状分支水平井促使煤层气产量提高的根本原因.讨论了渗透率、朗谬尔常数、吸附时间等地层参数对羽状水平井煤层气产量的影响,并得到结论:地层绝对渗透率越大,相渗曲线越陡,残余气饱和度越小,含气饱和度越高,地层压力越大,对气产出越有利;朗氏常数通过改变等温吸附线在地层压力变化范围内的缓陡程度决定吸附量改变幅度的大小,从而影响气产量的变化,吸附时间对直井开采前期气产量到达高峰期的时间长短有影响,而对于羽状水平井,吸附时间对产量的变化几乎没有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47 / 15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煤层气羽状水平井开采数值模拟研究 [J].
张冬丽 ;
王新海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5, (04) :47-51
[2]   煤层气降压开采机理研究 [J].
张冬丽 ;
王新海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4, (03) :124-126+9
[3]   煤层气单井开采数模研究 [J].
张冬丽 ;
王新海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4, (01) :76-77+144
[4]   中国煤层气藏的特殊性及其开发技术要求 [J].
杨陆武 ;
孙茂远 .
天然气工业, 2001, (06) :17-19+112
[5]   油层中渗流与水平井筒内流动的耦合模型 [J].
刘想平 ;
郭呈柱 ;
蒋志祥 ;
刘翔鹗 ;
郭尚平 .
石油学报, 1999, (03) :90-94+7
[6]   影响煤层气可采性的主要地质参数 [J].
樊明珠,王树华 .
天然气工业, 1996, (06) :53-57+100
[7]  
中国煤层气勘探与开发[M].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 李文阳等主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