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壤性水稻土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其肥力演变

被引:8
作者
邓铁金
樊友安
周任发
机构
[1]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江西省红壤研究所
关键词
红壤性水稻土; 熟化度; 盐基饱和度; 肥力演变; 紫云英; 红花草; 豆科牧草; 形成过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红壤性水稻土形成过程中,物质转化和移动是在淹水还原占优势的周期性干湿交替和氧化还原交替条件下进行的。它不仅加速有机质的积累,而且E.H./T.H.值和H.A./F.A.比值增大。复盐基作用使酸性和盐基高度不饱和的红壤,发育成为盐基饱和度相当高的红壤性水稻土。氧化还原和络合等淋移作用,导致化学元素在土体中重新分配,红壤富铝化过程减缓,有利于水稻土的培肥熟化。土壤物理性质和剖面特征也发生相应的改变,形成具有核块状结构、胶膜和铁、锰斑淀积明显的渗积层(P层);结构改善;肥力不断提高。上述变化与植稻年限呈正相关趋势,可把红壤性水稻土形成过程划分为雏型淹育型阶段;过渡渗育型阶段;十年左右初步形成具有水稻土基本属性的渗育型水稻土。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红壤新开稻田黄叶黑根的研究 [J].
邓铁金 ;
丁贤茂 ;
樊友安 .
土壤通报, 1980, (04) :22-25
[2]   赣中丘陵地区紅壤性水稻土的結构状况及其肥力意义 [J].
姚賢良 ;
于德芬 .
土壤学报, 1962, (03) :267-288
[3]   水稻土的腐殖质组成 [J].
彭福泉 ;
吴介华 .
土壤学报, 1965, (02) :208-215
[4]   赣中丘陵地区红壤及红壤性水稻土的胶结物质及其与土壤结构形成的关系 [J].
姚贤良 ;
于德芬 .
土壤学报, 1964, (01) :43-54
[5]   江西地区红壤性水稻土形成的特点 [J].
曹升賡 .
土壤学报, 1964, (02) :155-163
[6]   不同熟化度红壤及红壤性水稻土的腐殖质组成及其特性 [J].
林明海 ;
赖庆旺 .
土壤学报, 1982, (03) :237-247
[7]   水稻土的发生和类型 [J].
于天仁 .
土壤, 1982, (02) :41-45
[8]  
中国土壤[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主编,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