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河谷型城市新型城镇化与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被引:33
作者
张超
李丁
魏秀梅
张洁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土地利用效益; 耦合协调; 兰州;
D O I
10.13885/j.issn.0455-2059.2015.02.005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1204 ; 083306 ; 0903 ;
摘要
以典型的西北河谷型城市——兰州市为例,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与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权法计算其综合水平指数,结合耦合度、协调度模型深入分析耦合交互机制.结果表明:2000-2011年兰州市新型城镇化和土地利用效益综合水平指数不断提高,上升幅度比较大,新型城镇化水平增长略快于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始终处于颉颃阶段,协调度虽有上升态势,但程度一直偏低,属于严重失调阶段;作为土地稀缺的河谷型城市,新型城镇化与土地供给不够充足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兰州市应积极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益,促进城市土地利用合理布局和结构优化,进而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73 / 17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基于熵权和模糊评判的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J].
宁娜 ;
舒和平 ;
刘东飞 ;
马金珠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50 (03) :369-375
[2]   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度测度——以安徽省为例 [J].
张乐勤 ;
陈素平 ;
陈保平 ;
张勇 .
城市问题, 2014, (02) :75-82
[3]   河南省城镇体系等级层次结构研究——基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分析 [J].
张改素 ;
丁志伟 ;
胥亚男 ;
王发曾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 33 (01) :46-51
[4]   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性分析——以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为例 [J].
张明斗 ;
莫冬燕 .
资源科学, 2014, 36 (01) :8-16
[5]   西北干旱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生态服务价值的响应——以民乐县为例 [J].
刘春雨 ;
董晓峰 ;
刘英英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9 (05) :675-681+687
[6]   西北地区城市化过程中水资源约束时空变化——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 [J].
高翔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9 (03) :299-305
[7]   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区域城镇化水平评价——以陕西省10个省辖市为例 [J].
牛晓春 ;
杜忠潮 ;
李同昇 .
干旱区地理, 2013, 36 (02) :354-363
[8]   陕西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J].
席娟 ;
张毅 ;
杨小强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7 (01) :117-123
[9]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演变研究 [J].
刘静玉 ;
刘玉振 ;
邵宁宁 ;
郭海霞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2, (05) :143-147
[10]   新型城镇化新型度评价研究——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J].
曾志伟 ;
汤放华 ;
易纯 ;
宁启蒙 .
城市发展研究 , 2012, (03) :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