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同伴关系、社会支持相关性

被引:5
作者
张宇
吉园依
卢文学
刘静
杨洋
周欢
刘巧兰
机构
[1]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关键词
地震灾区; 青少年; 心理健康; 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 同伴关系; 社会支持;
D O I
10.19813/j.cnki.weishengyanjiu.2017.01.004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变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汶川地震重灾区(绵竹市)和轻灾区(成都市郊)的各1所中学的初一学生为研究对象,用纵向设计方案从2010年10月开始每隔6个月对其进行5次追踪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青少年的人口特征信息、青少年心理健康、自尊、社会支持及同伴关系等。研究纳入5次均参与调查的研究对象,共970人。其中重灾区415人(男生48.2%,女生51.8%),轻灾区555人(男生49.2%,女生50.8%)。第一次调查时研究对象平均年龄(11.6±0.5)岁。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体上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在初中阶段有下降趋势(F=9.1,P<0.05),且轻灾区的心理健康状况始终好于重灾区(F=135.9,P<0.05),重灾区青少年的自尊、同伴关系略低于轻灾区(F依次为17.7和3.8,P<0.05),而社会支持高于轻灾区(F=7.8,P<0.05)。心理健康平均水平和变化受到自尊、同伴关系平均水平和变化的直接的积极的影响,同伴关系越好,自尊水平越高,青少年心理越健康(β=-0.119,-0.526;P均<0.05)。同伴关系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还通过提高社会支持水平这个中间变量(β=0.565,P<0.001)来提高自尊水平(β=0.334,P<0.001)进而间接促进心理健康。结论汶川地震灾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到受灾程度、同伴关系、自尊和社会支持的影响,同伴关系越好,自尊水平越高,受灾程度越轻,社会支持水平越高,青少年心理越健康。
引用
收藏
页码:21 / 26+31 +3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1]  
Dynamic Social Networks and Physical Aggression: The Moderating Role of Gender and Social Status Among Peers[J] . Kelly L. Rulison,Scott D. Gest,Eric Loken.J Res Adolesc . 2013 (3)
[12]  
Adolescent Peer Relations, Friendships, and Romantic Relationships: Do They Predict Soci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J] . Annette M. La Greca,Hannah Moore Harrison.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 2005 (1)
[13]   Health-risk behaviors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a large majority-minority school district [J].
Fetro, JV ;
Coyle, KK ;
Pham, P .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2001, 71 (01) :30-37
[14]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J]. 王极盛,李焰,赫尔实.社会心理科学. 1997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