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变迁中的供求错位分析——从农地流转谈起

被引:12
作者
朱光华
李海伟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学系
[2] 天津商学院
关键词
制度变迁; 供求错位; 制度绩效;
D O I
10.14116/j.nkes.2005.04.004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本文以农地流转的两种类型:自发型和集体推动型流转为例,阐明流转制度中存在供给和需求的双重错位。进而从一般意义上分析制度变迁过程中由于制度本身的外部性、交易费用、供求主体的不一致和利益集团的左右等使参与方对新制度的优劣评价存在差异,造成供给相对于需求过剩和不足同时存在的现象。制度变迁中要兼顾各改革参与方的利益,方能更好实现制度变迁的绩效。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0+33 +3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制度、利益与谈判能力:农村土地“流转”的政治经济学 [J].
管清友 ;
王亚峰 .
上海经济研究, 2003, (01) :28-33
[2]   试析新阶段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J].
陈锡文 .
宏观经济研究, 2001, (11) :12-19+26
[3]   论制度变迁中的制度供给过剩问题 [J].
卢现祥 .
经济问题, 2000, (10) :8-11
[4]   农业制度供给不足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J].
韩洪云 ;
赵连阁 .
浙江社会科学, 1998, (04) :35-39
[5]   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的变迁:理论视角 [J].
张军 ;
蒋琳琦 .
世界经济文汇, 1997, (05) :3-14
[6]   制度变迁中的需求引致与供给滞后 [J].
张伟民 .
学习与探索, 1997, (02) :21-24
[7]   利益集团与制度非中性 [J].
张宇燕 .
改革, 1994, (02) :97-106
[8]  
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利益的政策基础 .2 布罗姆利. 上海三联书店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