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对水稻生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134
作者
韩新忠 [1 ]
朱利群 [2 ]
杨敏芳 [1 ]
俞琦 [2 ]
卞新民 [1 ,2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产量; 土壤微生物量碳; 氮; 土壤酶活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1 ; 071012 ; 0713 ;
摘要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0、1500、3000、4500、6000kg.hm-2)对水稻生长、土壤微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水稻分蘖数、株高、SPAD及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秸秆不还田(对照),但是未全部达到显著性差异;50%秸秆还田处理增产效果最显著(P<0.05),与对照相比,理论增产10.2%,实际增产9.0%;秸秆还田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对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影响不显著;50%秸秆还田处理对微生物量碳、氮的提高作用最明显(P<0.05),分别较对照提高46.0%和90.0%;25%和50%秸秆还田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活性(P<0.05);25%、50%和75%秸秆还田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对照提高9.3%、12.1%和8.5%(P<0.05);与对照相比,50%秸秆还田土壤蔗糖酶活性提高20.3%(P<0.05)。鉴于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长期效应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生理代谢影响的复杂性,合理秸秆还田量的选择还需进行长期定位试验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2192 / 219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免耕与秸秆高留茬还田对抛秧稻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任万军,黄云,吴锦秀,刘代银,杨文钰.应用生态学报. 2011(11)
[2]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及酶活性的影响 [J].
路文涛 ;
贾志宽 ;
张鹏 ;
王维 ;
侯贤清 ;
杨保平 ;
李永平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30 (03) :522-528
[3]   长期施肥下石灰性潮土有机碳变化的DNDC模型预测 [J].
陈长青 ;
胡清宇 ;
孙波 ;
张佳宝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 (06) :1410-1417
[4]   不同土壤耕作方式下秸秆还田量对晚稻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的影响 [J].
陈冬林 ;
易镇邪 ;
周文新 ;
屠乃美 .
环境科学学报, 2010, 30 (08) :1722-1728
[5]   不同玉米秸秆还田量对土壤肥力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J].
张静 ;
温晓霞 ;
廖允成 ;
刘阳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 (03) :612-619
[6]   稻草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J].
周文新 ;
陈冬林 ;
卜毓坚 ;
屠乃美 .
环境科学学报, 2008, (02) :326-330
[7]   不同时期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J].
叶文培 ;
谢小立 ;
王凯荣 ;
李志国 .
中国水稻科学, 2008, (01) :65-70
[8]   CaCl2和SrCl2提取土壤氮钾的比较 [J].
李立平 ;
张佳宝 ;
邢维芹 ;
缪恒彬 ;
谢庆丰 .
土壤通报, 2007, (05) :984-988
[9]   淹水土壤有机酸积累与秸秆碳氮比及氮供应的关系 [J].
单玉华 ;
蔡祖聪 ;
韩勇 ;
Sarah E Johnson ;
Roland J Buresh .
土壤学报, 2006, (06) :941-947
[10]   稻草还田量对晚稻土微生物数量及活度的动态影响 [J].
谭周进 ;
李倩 ;
李建国 ;
屠乃美 ;
肖启明 ;
周清明 ;
陈萱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 (03) :670-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