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夏季暴雨日数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

被引:7
作者
周放 [1 ]
孙照渤 [1 ,2 ]
许小峰 [3 ]
施健 [1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气象局
关键词
暴雨日数; 分布特征; 环流背景场; 海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P434 [大气环流]; P731.11 [温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0707 ;
摘要
采用1961—201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海表温度资料和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中国东部387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中国夏季暴雨日数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可能关系。结果表明:(1)近50年中国东部夏季暴雨日数经历了3次年代际变化,先后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90年代初以及21世纪初。(2)根据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主模态的空间分布型,结合聚类分析的方法,将中国东部夏季暴雨日数主要分为6种类型:渤海型、北方型、淮河型、长江型、南方型、南方和北方两支型。该分型对实际暴雨日数分布具有较好的代表性。(3)分析中国东部夏季暴雨日数不同分布型的环流场特征,结果表明暴雨日数的分布类型与东亚夏季风密切相关,渤海型和北方型分布对应季风位置偏北,淮河型和长江型分布对应季风位置偏南,南方型分布时季风位置更加偏南,当暴雨日数呈现南方和北方两支型分布时,季风较强,影响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4)分析中国东部夏季暴雨日数不同分布型的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影响中国东部夏季不同暴雨日数分布型的水汽输送与西太平洋的异常反气旋式环流密切相关,形成暴雨的水汽更多来自于西太平洋。(5)分析中国东部夏季暴雨日数不同分布型的海温场特征,结果表明,渤海型和北方型暴雨日数多发生在拉尼娜发展或者维持时期;淮河型和长江型暴雨日数多发生在厄尔尼诺维持或者衰减时期;南方型暴雨日数多发生在厄尔尼诺发展时期;而当暴雨日数呈现出南方和北方两支型时,整个太平洋和北印度洋大部分地区均呈现出偏冷的状态,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447 / 464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1]  
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M]. 气象出版社 , 黄嘉佑编著, 2004
[12]  
中国之暴雨[M]. 科学出版社 , 陶诗言 著, 1980
[13]  
Inter‐decadal variation of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East China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decreasing Asian summer monsoon. Part I: Observed evidences[J] . YihuiDing,ZunyaWang,YingSun.Int. J. Climatol. . 2008 (9)
[14]   近50年我国持续性暴雨的统计分析及其大尺度环流背景 [J].
鲍名 .
大气科学, 2007, (05) :779-792
[15]   我国夏季降水与全球海温的耦合关系分析 [J].
陈文 ;
康丽华 ;
王玎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3) :259-269
[16]   近50a江淮梅雨期暴雨的区域特征 [J].
毛文书 ;
王谦谦 ;
王永忠 ;
徐燚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01) :33-40
[17]   长江流域汛期降水年代际和年际尺度变化影响因子的差异 [J].
平凡 ;
罗哲贤 ;
琚建华 .
科学通报, 2006, (01) :104-109
[18]   西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及其气候特征 [J].
白虎志 ;
李栋梁 ;
陆登荣 ;
方锋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 (03) :133-140
[19]   近50年中国汛期暴雨旱涝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J].
冷春香 ;
陈菊英 .
自然灾害学报, 2005, (02) :1-9
[20]   1948~2000年全球陆地年降水量场趋势变化的时、空特征 [J].
施能 ;
黄先香 ;
杨扬 .
大气科学, 2003, (06) :97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