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权力、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基于倾向评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的分析

被引:28
作者
张东旭 [1 ]
张姗姗 [1 ]
董小红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2] 安徽财经大学商学院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股权激励; 盈余管理; 管理者权力;
D O I
10.13781/j.cnki.1007-9556.2016.04.010
中图分类号
F275 [企业财务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使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分析了股权激励对于企业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管理者权力大小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与控制组相比,测试组在股权激励前一年及股权激励后存在更少的盈余管理行为,从而支持了最优契约假说;考虑管理者权力因素后,在管理者权力较大组中,测试组与控制组之间的盈余管理水平没有显著差异,这与管理者权力假说的预期一致,而在管理者权力较小组中,最优契约假说依然成立。以上研究结论对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修订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2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股权激励与上市公司投资行为——基于倾向得分配对方法的分析 [J].
卢闯 ;
孙健 ;
张修平 ;
向晶薪 .
中国软科学, 2015, (05) :110-118
[2]   股票期权实施中经理人盈余管理行为研究——行权业绩考核指标设置角度 [J].
肖淑芳 ;
刘颖 ;
刘洋 .
会计研究, 2013, (12) :40-46+96
[3]   股权激励能留住高管吗?——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J].
宗文龙 ;
王玉涛 ;
魏紫 .
会计研究, 2013, (09) :58-63+97
[4]   激励、福利还是奖励:薪酬管制背景下国有企业股权激励的定位困境——基于泸州老窖的案例分析 [J].
辛宇 ;
吕长江 .
会计研究, 2012, (06) :67-75+93
[5]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会计政策选择:基于资产减值会计的分析 [J].
张海平 ;
吕长江 .
财经研究, 2011, 37 (07) :60-70
[6]   为什么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计划? [J].
吕长江 ;
严明珠 ;
郑慧莲 ;
许静静 .
会计研究, 2011, (01) :68-75+96
[7]   股权激励、盈余管理与公司治理 [J].
苏冬蔚 ;
林大庞 .
经济研究, 2010, 45 (11) :88-100
[8]   企业高管自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草案的证据 [J].
吴育辉 ;
吴世农 .
管理世界, 2010, (05) :141-149
[9]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设计:是激励还是福利? [J].
吕长江 ;
郑慧莲 ;
严明珠 ;
许静静 .
管理世界, 2009, (09) :133-147+188
[10]   股权激励计划公告前的盈余管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肖淑芳 ;
张晨宇 ;
张超 ;
轩然 .
南开管理评论, 2009, 12 (04) :113-11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