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山前陆盆地晚三叠世—侏罗纪沉积中心的迁移及古流向

被引:12
作者
屈红军
马强
董云鹏
雷露
查显锋
徐子炎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沉积中心; 古流向; 晚三叠世—侏罗纪; 大巴山前陆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晚三叠世上扬子北缘沉积中心主要在川西地区,但在大巴山前缘的达县—万源之间开始出现一个次级沉积中心,反映晚三叠世大巴山前陆盆地初始沉降;早-中侏罗世早期,上扬子北缘沉积中心东移到大巴山前缘,具有两个沉积中心,但沉积厚度不大;中侏罗世中、晚期,两个沉积中心向大巴山一侧北移,沉积厚度巨大,反映该期为大巴山前陆盆地强烈沉降期;晚侏罗世,两个沉积中心分别向东、西两侧迁移,东、西分异明显,沉积厚度较大,反映晚侏罗世大巴山前陆盆地的持续稳定沉降。
引用
收藏
页码:584 / 588+634 +63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体分布预测 [J].
郑荣才 ;
叶泰然 ;
翟文亮 ;
戴朝成 ;
高红灿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03) :405-411+417
[2]   陆相前陆盆地层序结构特征研究——以准噶尔南缘晚期前陆盆地为例 [J].
纪友亮 ;
安爱琴 ;
朱如凯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02) :237-243+251
[3]   大别-苏鲁造山带南缘前陆盆地演化特征 [J].
何明喜 ;
杜建波 ;
曹建康 ;
郭双亭 ;
谢其锋 ;
马荣芳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05) :675-681
[4]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供给体系分析 [J].
谢继容 ;
李国辉 ;
唐大海 .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6, (04) :1-3+13+71
[5]   中国西部盆山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其动力学模式——以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为例 [J].
刘树根 ;
罗志立 ;
赵锡奎 ;
徐国盛 ;
王国芝 ;
张成江 .
地质学报, 2003, (02) :177-186
[6]   四川盆地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风暴岩沉积特征 [J].
李华启 ;
姜在兴 ;
邢焕清 ;
鲜本忠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01) :81-86
[7]   秦岭造山带的造山过程及其动力学特征 [J].
张国伟 ;
孟庆任 ;
于在平 ;
孙勇 ;
周鼎武 ;
郭安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3) :193-200
[8]  
四川盆地构造层序与天然气勘探.[M].汪泽成等著;.地质出版社.2002,
[9]  
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M].郭正吾等著;.地质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