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本密植机插对杂交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30
作者
谢小兵
王玉梅
黄敏
赵春容
陈佳娜
曹放波
单双吕
周雪峰
李志斌
范龙
高伟
邹应斌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杂交稻; 单本密植机插; 干物质; 辐射利用率; 产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233.71 [水稻生产机械化];
学科分类号
082801 ;
摘要
为了研究单本密植机插和常规机插对杂交稻分蘖动态、干物质积累、辐射利用率和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在湖南省浏阳市以杂交稻泰优390、五优308为材料和在广东省肇庆市以五优308为材料,进行印刷播种和常规播种的秧苗素质比较以及单本密植机插和常规机插的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两试验点印刷播种的叶龄、白根数、总根数、茎基宽、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均明显高于常规播种。单本密植机插的最高分蘖数和有效分蘖数显著低于常规机插,但单本密植机插的每穗粒数、总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高于常规机插,增产10.28%13.96%,达到显著水平。从穗部性状来看,单本密植机插的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穗长、着粒密度和单穗重均显著高于常规机插。在生长前期,单本密植机插的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指数低于常规机插,而成熟期干物质量比常规机插高0.61%9.45%,且收获指数显著高于常规机插。此外,单本密植机插的截获辐射量和截获率低于常规机插,而辐射利用率显著高于常规机插。由此可见,杂交稻单本密植机插不仅可以降低用种量、提高秧苗素质,还能增加每穗粒数、总颖花数、千粒重及提高结实率、收获指数和辐射利用率,从而获得高产。
引用
收藏
页码:924 / 93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 [J].
朱德峰 ;
张玉屏 ;
陈惠哲 ;
向镜 ;
张义凯 .
中国农业科学, 2015, (17) :3404-3414
[2]   播种量对水稻机插秧苗成毯性及素质的影响 [J].
滕飞 ;
陈惠哲 ;
朱德峰 ;
蔡雪青 ;
向镜 ;
徐一成 ;
张正凯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5, 37 (03) :398-403
[3]   机插株行距和施氮量对杂交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J].
邓中华 ;
郭晨 ;
侯文峰 ;
徐维明 ;
邹家龙 ;
杨运清 ;
李小坤 .
杂交水稻, 2015, 30 (02) :75-79
[4]   不同机插条件下双季稻不同品种的产量和干物质生产力 [J].
李木英 ;
黄程宽 ;
谭雪明 ;
石庆华 ;
潘晓华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5, 37 (01) :1-10
[5]   华南双季稻区水稻不同机械化栽植方式对比试验与评价 [J].
李泽华 ;
马旭 ;
齐龙 ;
谭穗妍 ;
陈学深 ;
谭永炘 ;
梁仲维 ;
孙国栋 ;
黄益强 .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31 (03) :40-47
[6]   全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超38% [J].
李庆东 .
农机科技推广, 2015, (01) :12-12
[7]   育秧方式与机插密度对早稻机插栽培的产量影响 [J].
郑晓微 ;
吴树业 ;
刘姗 ;
范小娟 ;
王建军 .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 (33) :41-45
[8]   适宜机插株行距促进水稻生长提高产量 [J].
崔思远 ;
曹光乔 ;
张文毅 ;
朱晓星 .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 (22) :37-43
[9]   不同秧龄对双季机插晚稻生长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J].
滕飞 ;
陈惠哲 ;
曾研华 ;
蔡雪青 ;
朱德峰 .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 :95-100
[10]   施氮量和株距对机插杂交稻结实期养分转运和产量的影响 [J].
孙永健 ;
马均 ;
孙园园 ;
杨志远 ;
徐徽 ;
熊洪 ;
徐富贤 .
核农学报, 2014, 28 (08) :151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