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对超低渗透油藏渗流特征的影响

被引:22
作者
赵琳 [1 ,2 ]
王增林 [3 ]
吴雄军 [4 ]
何牛仔 [2 ]
肖淑明 [2 ]
机构
[1]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
[3]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
[4] 中国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
关键词
超低渗透油藏; 表面活性剂; 界面张力; 启动压力; 相渗曲线; 提高采收率;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4.06.018
中图分类号
TE348 [低渗透油田开发];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针对超低渗透岩心,通过宏观驱替实验研究不同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对单相启动压力、油水两相启动压力、相对渗透率曲线、降压效果及提高采收率效果的影响,分析表面活性剂对超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驱替液界面张力的降低,单相启动压力明显降低。油水两相启动压力实验中,在油水两相相同流速比下,随界面张力的降低,油水两相启动压力梯度逐渐降低,含水饱和度逐渐增大。从束缚水饱和度到残余油饱和度,随含水饱和度的增加,油水两相启动压力梯度先缓慢下降,后迅速下降。相渗曲线实验中,随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加,油水两相渗流区增大,油相相对渗透率增大,残余油下水相相对渗透率增加,残余油饱和度降低,油气采收率升高,水相(端点以内)渗透率基本没有变化。表面活性剂段塞驱替实验中,岩心一次水驱后,注入表面活性剂可明显降低超低渗透岩心的注入压力、提高岩心采收率,且油水界面张力越低,降压效果越好,提高采收率幅度越大。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5+116 +11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表面活性剂驱乳化作用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J].
刘鹏 ;
王业飞 ;
张国萍 ;
王桂杰 ;
郭茂雷 ;
陈庆国 ;
程利民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4, 21 (01) :99-102+117
[2]   特低渗透油藏新型高效驱油剂的研究与应用——以延长油区杏子川油田王214试验区为例 [J].
洪玲 ;
王香增 ;
王成俊 ;
高瑞民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3, 20 (03) :92-94+117
[3]   启动压力梯度对低渗透油藏微观渗流及开发动态的影响 [J].
赵益忠 ;
程远方 ;
刘钰川 ;
孙德旭 ;
杜鹏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3, 20 (01) :67-69+73+115
[4]   表面活性剂降压增注机理及其在镇北油田的应用 [J].
张朔 ;
蒋官澄 ;
郭海涛 ;
王欢 ;
王乐 .
特种油气藏, 2013, 20 (02) :111-114+156
[5]   低渗透砂岩油藏水锁损害影响因素分析 [J].
陈鹏 ;
王新海 ;
李公让 ;
张敬辉 ;
邓承器 .
特种油气藏, 2013, 20 (01) :89-91+117+155
[6]   三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界面性能及驱油效果评价 [J].
赵琳 ;
李爱芬 ;
李会会 ;
谢昊君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2, 19 (01) :72-74+116
[7]   镇泾油田长8油层组特低渗岩性油藏成藏机制研究 [J].
侯瑞云 ;
柳林旺 .
石油实验地质 , 2011, (04) :378-383
[8]   基于恒速压汞技术的特低—超低渗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特征 [J].
高辉 ;
解伟 ;
杨建鹏 ;
张创 ;
孙卫 .
石油实验地质 , 2011, (02) :206-211+214
[9]   低渗透油藏垂直裂缝井产能评价新方法 [J].
黄勇 ;
李春兰 ;
程林松 ;
黄世军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0, 17 (01) :99-101+117
[10]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油田延长组低渗透储层成因及油气运移特征 [J].
王学军 ;
王志欣 ;
陈杰 ;
曾溅辉 ;
许晓凤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0, 17 (01) :15-1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