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地典型地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被引:4
作者
蔡明玉
常学礼
李健英
张继平
机构
[1] 鲁东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景观指数; 景观格局;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08.04.007
中图分类号
Q149 [生态学其他分支学科];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3S技术的支持下,以奈曼旗1975,1985,1995和2005年的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分析了研究区近30 a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该沙漠化土地景观类型面积持续减少,以固定沙丘景观类型面积减少幅度尤为明显,面积比重由1975年的44.79%减少到2005年的6.18%;林地和耕地景观类型面积显著增加,其中以林地景观类型增加幅度尤为显著,净增量为29.72%,其它景观类型面积变化较小。从主要斑块类型之间的转化来看,主要表现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景观类型向固定沙丘、林地和耕地景观类型的转化,固定沙丘、草地景观类型向林地和耕地景观类型的转化,林地向耕地的转化以及耕地向林地的转化。从景观空间格局变化来看,林地斑块数最多,出现在2005年,为191;农田最大斑块指数最大,出现在2005年,为43.12;固定沙丘平均斑块面积最大,出现在1975年,为1 896.50 hm2;连通性指数呈现出持续下降的变化趋势,由1975年的2.62降至2005年的2.13,而斑块密度呈现出与之相反的持续增加的变化趋势,由1975年的0.15增加至2005年的0.44;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均匀度指数呈现出相似的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61 / 165+202 +20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科尔沁沙地景观研究中的尺度效应 [J].
常学礼 ;
张安定 ;
杨华 ;
高玉葆 .
生态学报, 2003, (04) :635-641
[2]   景观生态学在荒漠化监测与评价中应用的初步研究——以青海沙珠玉地区为例 [J].
李锋 ;
孙司衡 .
生态学报, 2001, (03) :481-485
[3]   中国沙漠化研究的进展 [J].
王涛 ;
赵哈林 ;
肖洪浪 .
中国沙漠, 1999, (04) :3-15
[4]   科尔沁沙地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J].
常学礼 ;
邬建国 .
生态学报, 1998, (03) :3-5
[5]  
科尔沁沙地沙漠化过程及其恢复机理[M]. 海洋出版社 , 赵哈林等主编, 2003
[6]   基于景观格局的区域沙漠化程度评价模型构建 [J].
康相武 ;
马欣 ;
吴绍洪 .
地理研究, 2007, (02) :297-304
[7]   Indices of landscape pattern [J].
O'Neill, R. V. ;
Krummel, J. R. ;
Gardner, R. H. ;
Sugihara, G. ;
Jackson, B. ;
DeAngelis, D. L. ;
Milne, B. T. ;
Turner, M. G. ;
Zygmunt, B. ;
Christensen, S. W. ;
Dale, V. H. ;
Graham, R. L. .
LANDSCAPE ECOLOGY, 1988, 1 (03) :153-162
[8]  
Lessons from applying fractal models tolandscape patters. Milne B T.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Landscape Ecology . 1991
[9]   科尔沁沙地景观空间格局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 [J].
张华 ;
丁亮 ;
苗苗 .
水土保持学报, 2007, (02) :192-196
[10]  
Landscape Ecology. Forman R T T,,Godron M. .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