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页岩颗粒孔隙结构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

被引:26
作者
韩向新
姜秀民
崔志刚
于立军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热能工程研究所
关键词
热能动力工程; 油页岩; 燃烧; 孔隙结构;
D O I
10.13334/j.0258-8013.pcsee.2007.02.006
中图分类号
TK16 [燃料与燃烧];
学科分类号
080702 ;
摘要
化石燃料的燃烧特性与其孔隙结构关系密切。采用氮气等温吸附/脱附法对桦甸油页岩及其在850℃条件下燃烧所得到的焦样的孔隙结构进行了测量,并结合油页岩燃烧特性对孔隙结构变化机理进行了分析。油页岩内油母的热解和页岩灰在燃尽阶段熔融变形使得孔容积和内表面积在燃烧过程中经历了减小、增大、再减小的一个复杂变化过程。此外,页岩灰的熔融变形还使得油页岩颗粒内部的孔由均一的具有平行壁的狭缝状孔逐渐变成多形态的孔,使得孔隙分布由主要集中在中孔变成不同尺寸的孔拥有的孔容积相差不大。为提高油页岩燃烧装置的燃烧效率,适当延长油页岩颗粒在燃烧装置内停留时间的同时,更应当减小样品的颗粒尺寸。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油页岩综合利用技术的研究 [J].
姜秀民 ;
韩向新 ;
崔志刚 .
自然科学进展, 2005, (11) :1342-1345
[2]   油页岩半焦燃烧特性的研究 [J].
韩向新 ;
姜秀民 ;
崔志刚 ;
张超群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 (15) :106-110
[3]   中国油页岩加工业新的发展机遇附视频 [J].
刘飞 .
当代化工, 2005, (03) :154-156+179
[4]   快速热解褐煤焦的比表面积及孔隙结构 [J].
刘辉 ;
吴少华 ;
孙锐 ;
徐睿 ;
邱朋华 ;
李可夫 ;
秦裕琨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 (12) :86-90
[5]   油页岩的综合利用 [J].
何永光 ;
宋岩 .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05, (01) :53-56
[6]   超细化煤粉表面形态分形特征 [J].
姜秀民 ;
杨海平 ;
闫澈 ;
张超群 ;
郑楚光 ;
刘德昌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3, (12) :168-172
[7]   超细煤粉的细度对再燃还原NO的影响 [J].
刘忠 ;
阎维平 ;
高正阳 ;
赵莉 ;
王小敏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3, (10) :204-208
[8]   直接预测脱硫剂煅烧产物孔隙分形维数的模型 [J].
缪明烽 ;
沈湘林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3, (02) :153-156+161
[9]   升温速率对油页岩燃烧特性与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J].
于海龙 ;
姜秀民 .
燃烧科学与技术, 2003, (01) :54-57
[10]   淮南煤焦颗粒内部孔隙结构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 [J].
胡松 ;
孙学信 ;
向军 ;
李培生 ;
金峰 ;
李敏 ;
马新灵 .
化工学报, 2003, (01) :1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