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冲绳海槽1000年以来的硅藻记录及古环境

被引:6
作者
李冬玲 [1 ]
蒋辉 [1 ]
李铁刚 [2 ]
赵美训 [3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3]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南冲绳海槽; 黑潮; 季风; 降水; 硅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通过对冲绳海槽南部MD05-2908孔沉积样品的硅藻分析,探讨了该区1000年以来的气候变化及环境响应.研究区位于东亚季风区,又处在黑潮流经区域,其气候与古环境变化受二者的共同影响.对具有环境指示意义的黑潮指示种和淡水种硅藻的分析结果显示,二者的变化趋势与历史上的"中世纪暖期"及"小冰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950~1500AD期间黑潮指示种波动增加,而淡水硅藻的含量波动下降,说明研究区受黑潮的影响较强,而降雨量较小,反映了研究区中世纪暖期暖干的气候特点;1500~1900AD期间黑潮指示种的含量持续降低并保持低值,说明当时黑潮对研究区的影响减弱,海水温度较低,与小冰期气候特点相似;同时淡水种在该时期含量显著增加并达到峰值,表明台湾东北部在小冰期期间降水偏多.硅藻研究结果反映的1000年来暖干-冷湿的气候特点,可能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的变化对东亚夏季风降水的影响有关:温度升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该地区降水减少;反之,温度降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该地区降水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589 / 59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1]   东亚海陆热源差指数及其与环流和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J].
张博 ;
周秀骥 ;
陈隆勋 ;
朱艳峰 ;
赵滨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 40 (06) :789-801
[2]   近千年来中国区域降水模拟与重建资料的对比分析 [J].
况雪源 ;
刘健 ;
王红丽 ;
提汝媛 ;
王苏民 .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 (02) :159-171
[3]   南冲绳海槽7000aB.P.以来基于长链不饱和烯酮指标的古海洋生产力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J].
南青云 ;
李铁刚 ;
陈金霞 ;
于心科 ;
李青 .
第四纪研究, 2008, (03) :482-490
[4]   南海北部15ka BP以来表层海水温度变化:来自海洋硅藻的记录 [J].
黄元辉 ;
黄玥 ;
蒋辉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7, (05) :65-74
[5]   南海某些表层沉积硅藻的分布及其古环境意义 [J].
冉莉华 ;
蒋辉 .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5, (01) :97-106
[6]   冲绳海槽末次冰期以来黑潮流游移在沉积硅藻中的记录 [J].
蓝东兆 ;
陈承惠 ;
李超 .
古生物学报, 2003, (03) :466-472
[7]   红原泥炭纤维素氧同位素指示的距今6ka温度变化 [J].
徐海 ;
洪业汤 ;
林庆华 ;
洪冰 ;
姜洪波 ;
朱泳煊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2, (15) :1181-1186
[8]   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硅藻对黑潮流的响应 [J].
蓝东兆 ;
方琦 ;
廖连招 .
台湾海峡, 2002, (01) :1-5
[9]  
典型对应分析在青藏高原现代湖泊硅藻与环境研究中的应用[J]. 羊向东,王苏民,夏威岚,李万春.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S1)
[10]   第四纪的主要气候事件 [J].
刘嘉麒 ;
倪云燕 ;
储国强 .
第四纪研究, 2001, (03) :239-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