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海陆热源差指数及其与环流和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被引:8
作者
张博 [1 ]
周秀骥 [1 ]
陈隆勋 [1 ]
朱艳峰 [2 ]
赵滨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国家气候中心
[3] 国家气象中心
关键词
海陆热源差指数; 东亚夏季风; 夏季降水; 指示意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1 [气候的形成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61~2006年NCEP/NCAR的逐日及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定义了一个东亚海陆热源差指数ILSQD,并分析其与中国夏季降水和东亚大气环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该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夏季风的异常变化特征,高指数年,我国大陆东部低空偏南风强度偏强,对流层上层北半球中纬度的偏西风增强,表明东亚夏季风偏强;低指数年情况则相反;(2)该指数能较好地反映我国大陆东部夏季降水的异常特征,指数偏高(低)时,华北地区降水偏多(少),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降水偏少(多),因此本指数可作为实时的夏季风指数;(3)3月份该指数与夏季长江中下游流域降水有很好的相关;(4)利用CAM3.1/NCAR模式进行了数值模拟,证实夏季在这个指数分布的热力差强迫下,可以模拟出同期与实况相似的降水异常.3月份在该指数分布的热力差强迫下,模拟出的夏季异常降水分布也与实况较为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789 / 80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关于东亚副热带季风若干问题的讨论 [J].
何金海 ;
赵平 ;
祝从文 ;
张人禾 ;
汤绪 ;
陈隆勋 ;
周秀骥 .
气象学报, 2008, (05) :683-696
[2]   青藏高原植被变化与地表热源及中国降水关系的初步分析 [J].
华维 ;
范广洲 ;
周定文 ;
倪长健 ;
李学敏 ;
王永立 ;
刘雅勤 ;
黄先伦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06) :732-740
[3]   1880—2006年中国夏季雨带类型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J].
赵振国 ;
朱艳峰 ;
柳艳香 ;
许力 ;
孙林海 ;
李想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8, (02) :95-100
[4]   初夏东亚-太平洋大气热源与长江流域及邻近地区7、8月降水异常的关系 [J].
简茂球 ;
乔云亭 ;
罗会邦 ;
陈文 .
大气科学 , 2007, (04) :735-746
[5]   夏季亚洲大气热源汇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江淮流域旱涝的关系 [J].
巩远发 ;
段廷扬 ;
张菡 .
大气科学, 2007, (01) :89-98
[6]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指数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J].
赵平 ;
周自江 .
气象学报, 2005, (06) :933-941
[7]   一个新的季风指数及其年际变化和与雨量的关系 [J].
李建平 ;
曾庆存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3) :73-87
[8]   青藏高原东部和西太平洋暖池区大气热源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J].
简茂球 ;
罗会邦 ;
乔云亭 .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4) :355-364
[9]   东亚夏季风指数的年际变化与东亚大气环流 [J].
张庆云 ;
陶诗言 ;
陈烈庭 .
气象学报, 2003, (05) :559-568
[10]   4~6月青藏高原热状况与盛夏东亚降水和大气环流的异常 [J].
段安民 ;
刘屹岷 ;
吴国雄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0) :997-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