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人口承载力预测分析

被引:5
作者
高新才
赵玲
机构
[1]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复合模型; 黑河流域; 人口承载力;
D O I
10.15884/j.cnki.issn.1007-0672.2010.03.011
中图分类号
C92-05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摘要
人口承载力的研究对象是由若干个内部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之间联系紧密的子系统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巨系统,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建立复合模型仿真模拟预测黑河流域人口承载力状况,并建立黑河流域人口承载力的预警指标体系。复合模型预测数据显示,黑河流域人口承载力呈超载状态,而预警目标值Z=0.979<1,说明该区没有实现持续发展,Z12、Z14、Z21三个指标小于1,说明黑河流域生态环境和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是影响黑河流域发展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3+129 +12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黑河流域水资源人口承载力仿真模拟预测 [J].
高新才 ;
赵玲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05) :96-100
[2]   人口承载力指标系的建立及量化 [J].
蔡莉 ;
穆光宗 .
人口学刊, 2008, (05) :18-24
[3]   内陆河流域的生态经济问题与协调发展模式——以黑河流域为例 [J].
周立华 ;
王涛 ;
樊胜岳 ;
杨国靖 .
中国软科学, 2005, (01) :114-119
[4]   系统动力学在甘肃省河西地区水土资源承载力中的应用 [J].
陈兴鹏 ;
戴芹 .
干旱区地理, 2002, (04) :377-382
[5]   黑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生态经济研究 [J].
苏志勇 ;
徐中民 ;
张志强 ;
陈东景 ;
龙爱华 ;
张勃 .
冰川冻土, 2002, (04) :400-406
[6]   运用多目标决策分析技术研究黑河流域中游水资源承载力 [J].
徐中民 ;
程国栋 .
兰州大学学报, 2000, (02) :122-132
[7]   近50a来黑河流域水文及生态环境的变化 [J].
王根绪 ;
程国栋 .
中国沙漠, 1998, (03) :43-48
[8]   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绿洲经济-生态系统──以玛纳斯绿洲为例 [J].
韩德林 ;
陈正江 .
地理学报, 1994, (04) :307-316
[9]   人口承载力系统及其研究─—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J].
邓永新 .
干旱区研究, 1994, (02) :28-34
[10]  
系统动力学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M].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蔡林,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