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相关概念辨析

被引:29
作者
李志永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
关键词
公共外交; 人民外交; 公民外交; 民间外交公众外交;
D O I
10.13569/j.cnki.far.2009.02.005
中图分类号
D80 [外交、国际关系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于公共外交、人民外交、公民外交、民间外交、公众外交这些概念,国内外一直没有进行较好的区分,以致出现混用的现象。事实上,这些概念在历史起源与发展、行为主体与客体、理论依据、时代认知、宗旨目标等方面具有较大差别。认识、理解这些差别,对于理解中国外交话语的历史变迁与中国当下的外交转型,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中国的民间外交:历史反思与学术规范 [J].
刘建平 .
国际观察 , 2008, (05) :25-31
[2]   民间外交涵义的学理分析 [J].
张志洲 .
国际观察, 2008, (05) :19-24
[3]   新世纪中国民间外交研究:问题、理论和意义 [J].
张胜军 .
国际观察 , 2008, (05) :12-18
[4]   战后中日关系之“人民外交”的生成:过程与概念 [J].
刘建平 .
开放时代, 2008, (03) :16-34
[5]   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中国化”:问题与思考 [J].
肖佳灵 .
国际观察 , 2008, (02) :1-15
[6]   论中国公共外交的两条战线 [J].
唐小松 .
现代国际关系 , 2007, (08) :42-46
[7]   中国公共外交的演进:内容与形式 [J].
钟龙彪 ;
王俊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06, (03) :64-69
[8]   公共外交的界定、形成条件及其作用 [J].
高飞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05, (03) :105-112
[9]   西方公民社会观适合中国吗? [J].
托马斯·海贝勒 ;
诺拉·绍斯米卡特 ;
卿志琼 ;
吴志成 .
南开学报, 2005, (02) :64-71
[10]  
公共外交的理论与实践[M]. 上海辞书出版社 , 赵可金,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