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和GS的东亚飞蝗卵块空间格局的研究

被引:22
作者
季荣 [1 ]
谢宝瑜 [2 ]
李哲 [2 ]
李典谟 [2 ]
孟冬丽 [1 ]
机构
[1] 新疆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农业虫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东亚飞蝗; 卵块; 种群空间格局; 地理信息系统; 地统计学;
D O I
10.16380/j.kcxb.2006.03.011
中图分类号
S433 [植物虫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90402 ;
摘要
本文以沿渤海蝗区东亚飞蝗Locustamigratoriamanilensis(Meyen)越冬卵块为研究对象,野外采用450m和50m规则栅格取样,包括卵量、植被覆盖度、土壤含水量、含盐量、土壤pH和有机质等,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在GIS平台下,分析研究区域内影响蝗虫产卵选择的环境因子、蝗虫卵块的空间异质性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土壤含盐量和土壤含水量在有卵和无卵的环境中存在极显著的差异,飞蝗产卵时最适宜的植被覆盖度、土壤含水量和盐度范围分别为0~30%、10·1%20·0%和0·09%1·99%,且当小环境植被覆盖度>50%、土壤含水量>30%或含盐量>3%时,飞蝗不再选择产卵。蝗虫卵块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其空间自相关范围平均为390m且呈斑块、聚集分布,蝗虫卵块变异函数曲线为球状模型。利用块段克立格法进行空间局部插值,得到研究区域卵块的空间分布格局图,可较准确地描述飞蝗卵块在研究区域内的空间分布、形状、地理位置及相对位置。研究结果可为地面卵块抽样调查、实时跟踪蝗卵胚胎发育进程、确定蝗灾早期发生点、片防治区域及蝗灾早期遥感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410 / 41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用MODIS遥感数据监测东亚飞蝗灾害——以河北省南大港为例 [J].
季荣 ;
张霞 ;
谢宝瑜 ;
李哲 ;
刘团结 ;
刘闯 ;
李典谟 .
昆虫学报, 2003, (06) :713-719
[2]   MODISNDVI在白洋淀蝗虫害监测中的应用 [J].
石瑞香 ;
刘闯 ;
李典谟 ;
谢宝瑜 .
自然灾害学报, 2003, (03) :155-160
[3]   河北省南大港农场2002年夏蝗发生特点及原因浅析 [J].
季荣 ;
谢宝瑜 ;
李典谟 ;
刘团结 ;
张霞 ;
刘金栋 ;
杨长青 .
昆虫知识, 2002, (06) :430-432
[4]   东亚飞蝗产卵及蝗卵孵化与土壤含盐量的关系 [J].
尤端淑 ;
馬世骏 .
植物保护学报, 1964, (04) :333-344
[5]  
倪绍祥主编.环青海湖地区草地蝗虫遥感监测与预测[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6]  
王政权编著.地统计学及在生态学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7]  
朱恩林主编.中国东亚飞蝗发生与治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8]  
郭 郛等著.中国飞蝗生物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9]  
马世骏等著.中国东亚飞蝗蝗区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