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GM(1,1)模型在艾滋病、淋病、梅毒发病率预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34
作者
颜康康
林雪君
鲍红红
李双
刘欣
机构
[1]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关键词
灰色GM(1,1)模型; 预测; 艾滋病; 淋病; 梅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59 [性病学]; R512.9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6 ; 100401 ;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GM(1,1)模型预测艾滋病、淋病、梅毒的可行性,为卫生部门制定相应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GM(1,1)模型对全国2003-2012年艾滋病、淋病、梅毒发病率数据,进行建模拟合并预测变化趋势。结果建立艾滋病、淋病、梅毒发病率GM(1,1)预测模型,对全国发病率进行预测。艾滋病灰色GM(1,1)预测模型为:x(1)(k+1)=0.517e0.298k-0.437(C1=0.312,P1=1.000);淋病灰色GM(1,1)预测模型为:x(1)(k+1)=-144.792e-0.119k-158.882(C2=0.155,P2=1.000);梅毒灰色GM(1,1)预测模型为:x(1)(k+1)=59.727e0.154k-55.227(C3=0.197,P3=1.000)。上述三种模型拟合精度高,均可进行外推预测。通过三种模型预测2013-2015年全国艾滋病发病率可能分别为2.758/10万人、3.731/10万人、5.046/10万人;2013-2015年全国淋病发病率可能分别为5.552/10万人、4.928/10万人、4.374/10万人;2013-2015年全国梅毒发病率可能分别为39.660/10万人、46.251/10万人、53.937/10万人。结论 GM(1,1)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和预测艾滋病、淋病、梅毒发病率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通过预测可知,艾滋病和梅毒的发病率可能会继续增加,而淋病的发病率可能会减少。应加强对性病的防治,降低性病对人群的危害。
引用
收藏
页码:371 / 37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灰色预测模型及其应用.[D].李凯.长江大学.2012, 01
[2]  
临床皮肤病学.[M].赵辨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   灰色系统GM(1,1)模型在手足口病发病预测中的应用 [J].
王文明 ;
王华 ;
胡文斌 ;
田昌伟 ;
薛黎坚 ;
陈权 .
中国校医, 2013, 27 (10) :769-770
[5]   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护理研究进展 [J].
石柳春 ;
陆雪萍 ;
陈登翠 ;
李幻 ;
谢春梨 ;
蒙志好 .
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16) :1454-1456
[6]   玉溪市2008-2012年高危人群梅毒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刘小春 ;
付金翠 ;
郭春园 ;
赵金仙 ;
蔡英 ;
李世福 ;
陈黎跃 ;
鲁建波 ;
陈良 ;
高良敏 .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3, 27 (08) :805-807
[7]   基于GM(1,1)的华山松生长量预测研究 [J].
高原 ;
冯仲科 ;
仇琪 ;
焦有权 ;
徐伟恒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3, 33 (06) :94-96+121
[8]   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在新疆肺结核预测中的应用 [J].
张国珍 ;
戴江红 ;
曹明芹 .
现代预防医学, 2013, 40 (07) :1218-1219+1224
[9]   乘积季节ARIMA模型在结核病发病率预测中应用 [J].
杨召 ;
叶中辉 ;
尤爱国 ;
郭奕瑞 ;
张肖肖 ;
梁淑英 ;
邢进 ;
王重建 .
中国公共卫生, 2013, 29 (04) :469-472
[10]   常州市细菌性痢疾发病趋势灰色模型GM(1,1)预测 [J].
张靳冬 ;
张建陶 ;
钱建东 ;
潘明珠 .
实用预防医学, 2013, 20 (03) :310-311+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