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密砂岩气藏高渗透带与古构造关系探讨——以川中川南过渡带内江—大足地区上三叠统须二段致密砂岩气藏为例

被引:12
作者
罗文军 [1 ]
李延钧 [1 ]
李其荣 [2 ]
杨坚 [2 ]
袁霞 [1 ]
郭瑞超 [1 ]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
[2]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蜀南气矿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甜点; 古构造带; 川中—川南过渡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川中川南过渡带内江—大足地区上三叠统须二段低渗透致密砂岩气藏的研究,指出:该区高产井呈带状分布并与古构造有密切的关系;沉积作用中古构造带顶部及两翼为水体的高能带,沉积了成熟度较高的粗颗粒,并且在成岩过程中由差异压实作用形成了裂缝,使古构造带顶部及两翼变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远离古构造带翼部的沉积成岩条件相对较差,储层物性变差,于是在古构造带上就形成了岩性油气藏。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大气田形成条件和主控因素 [J].
戴金星 ;
邹才能 ;
陶士振 ;
刘全有 ;
周庆华 ;
胡安平 ;
杨春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4) :473-484
[2]   应用烃类分段捕获原理研究油气运移聚集过程 [J].
李延钧 ;
李其荣 ;
梁艳 ;
杨坚 ;
罗文军 ;
袁续祖 ;
蒲洪果 .
天然气工业, 2007, (06) :31-34+148
[3]   致密砂岩气藏的类型和勘探前景 [J].
董晓霞 ;
梅廉夫 ;
全永旺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3) :351-355
[4]   含油气盆地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方法和实例 [J].
周新桂 ;
张林炎 ;
范昆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7, (03) :328-333
[5]   川中气田与苏里格气田“甜点”储层对比研究 [J].
杨晓萍 ;
赵文智 ;
邹才能 ;
李伟 ;
陶士振 .
天然气工业, 2007, (01) :4-7+145
[6]   苏里格气田储层“甜点”控制因素探讨 [J].
兰朝利 ;
何顺利 ;
张君峰 ;
门成全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45-48+122
[7]   四川盆地中西部三叠系重点含气层系天然气富集条件研究 [J].
罗启后,王世谦 .
天然气工业, 1996, (S1) :40-54+107
[8]  
中国深盆气田[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王涛编著, 2003
[9]  
碎屑岩储层沉积基础[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裘亦楠编著, 1987
[10]  
Review of characteristic of low-permeability gas reservoirs in Western United States. Spencer C W.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Bulletin .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