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2011年辽宁寒潮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20
作者
阎琦 [1 ]
陆井龙 [1 ]
田莉 [1 ]
崔锦 [2 ]
李爽 [1 ]
杨青 [1 ]
机构
[1] 辽宁省气象台
[2]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寒潮; 小波分析; EOF分析; 物理量预报指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5.54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71—2011年辽宁省58个常规观测站日最低气温资料,分析辽宁寒潮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71—2011年辽宁寒潮年平均发生频次空间分布存在两个大值中心,一个位于辽宁东北部地区,另一个位于辽西建平地区;11月大范围强寒潮出现最多。近41 a辽宁区域性寒潮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最多;区域性寒潮在10月中旬至翌年5月上旬均可出现,12月上旬至翌年2月下旬是区域性寒潮集中出现时段,出现最多的为1月;区域性寒潮出现次数存在20、13、8 a和4 a的变化周期。影响辽宁区域性寒潮的主要天气形势有小槽发展型、横槽型和低槽东移型。寒潮物理量预报指标主要有:寒潮前至少有一日升温过程;500 hPa冷中心温度≤-40℃;地面冷高压主体中心气压为1050 hPa以上,分裂小高压中心气压为1030 hPa以上;500 hPa和850 hPa急流普遍为24 m·s-1和12 m·s-1以上;850 hPa辽宁附近等温线密集程度≥5条/10纬度;风向与等温线夹角基本大于60°。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2009年隆冬辽宁雨转暴雪和大雪过程对比分析 [J].
赵雅轩 ;
梁军 ;
石小龙 ;
朱晶 ;
刘小初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 (05) :30-35
[2]   辽宁省冬半年降雪初终日的气候变化特征 [J].
赵春雨 ;
王颖 ;
李栋梁 ;
罗勇 ;
严晓瑜 .
高原气象, 2010, 29 (03) :755-762
[3]   1960—2005年东北地区降雪变化特征研究 [J].
孙秀忠 ;
孙照渤 ;
罗勇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 26 (01) :1-5
[4]   东北地区冬季降雪的气候特征及其区划 [J].
赵春雨 ;
王冀 ;
严晓瑜 ;
王颖 ;
罗勇 .
自然灾害学报, 2009, 18 (05) :29-35
[5]   辽宁冬季气温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预测概念模型 [J].
赵连伟 ;
金巍 ;
张运福 ;
曲岩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 25 (01) :19-22
[6]   辽宁省近44年夏季降水变化及区域特征分析 [J].
赵春雨 ;
张运福 ;
王颖 .
干旱区地理, 2008, (01) :56-61
[7]   北极区近30年环流的变化及对中国强冷事件的影响 [J].
李峰 ;
矫梅燕 ;
丁一汇 ;
金荣花 .
高原气象 , 2006, (02) :209-219
[8]   东北和华北东部气温异常特征及其成因的初步分析 [J].
汪宏宇 ;
龚强 ;
孙凤华 ;
杨素英 .
高原气象, 2005, (06) :1024-1033
[9]   中国气温异常的区域特征研究 [J].
屠其璞 ;
邓自旺 ;
周晓兰 .
气象学报, 2000, (03) :288-296
[10]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魏凤英; 编著.气象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