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距离与城乡融合发展——基于可持续地理变迁视角的分析

被引:5
作者
郭珍
机构
[1] 湖南科技大学
关键词
密度; 距离; 城乡融合发展; 可持续地理变迁;
D O I
10.16059/j.cnki.cn43-1008/c.2019.05.021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F323 [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1204 ;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城乡融合发展是可持续地理变迁的过程,市场和政府协作的程度决定着地理变迁的速度和持续性。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集聚、移民等市场力量的作用,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理想途径。然而,现阶段以城乡分治为主要特征的土地、户籍等制度安排造成城乡要素市场严重分割,这不仅导致城市蔓延,也使乡村人口远离经济机会。高分割、低密度、远距离的地理特征削弱了集聚、移民等市场力量,影响地理变迁的速度和持续性,成为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症结所在。因此,需要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政府不能替代市场直接配置资源,而应当对土地、劳动力市场予以特别重视,协助市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所必需的地理变迁。
引用
收藏
页码:163 / 17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改革开放以来户籍制度改革的历史考察和现实观照 [J].
赵军洁 ;
范毅 .
经济学家, 2019, (03) :71-80
[2]   中国土地市场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 [J].
陈坤秋 ;
龙花楼 .
自然资源学报, 2019, 34 (02) :221-235
[3]   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基于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思考 [J].
许彩玲 ;
李建建 .
经济学家, 2019, (01) :96-103
[4]   户籍改革的路径误区与政策选择 [J].
邹一南 .
经济学家, 2018, (09) :88-97
[5]   内部资源整合、外部注意力竞争与乡村振兴 [J].
郭珍 ;
刘法威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39 (05) :102-108
[6]   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 [J].
刘彦随 .
地理学报, 2018, 73 (04) :637-650
[7]   三个“百年”:中国乡村建设的脉络与展开 [J].
潘家恩 ;
温铁军 .
开放时代, 2016, (04) :126-145+7
[8]   征地制度、土地财政与中国土地市场化改革 [J].
钱忠好 ;
牟燕 .
农业经济问题, 2015, 36 (08) :8-12+110
[9]   居住证制度地方实施现状研究——对上海、成都、郑州三市的考察与思考 [J].
王阳 .
人口研究, 2014, 38 (03) :55-66
[10]   社会成本、分摊机制与我国农民工市民化——基于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J].
张国胜 ;
陈瑛 .
经济学家, 2013, (01) :7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