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模式对南方红壤稻田冬春杂草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赵锋 [1 ]
董文军 [1 ]
芮雯奕 [1 ]
张彬 [1 ]
周博 [1 ]
黄欠如 [2 ]
余喜初 [2 ]
张卫建 [1 ,3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应用生态研究所
[2] 江西省红壤生态研究所
[3]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施肥; 模式; 杂草; 生物多样性; 红壤; 稻田;
D O I
10.19588/j.issn.1003-935x.2009.01.003
中图分类号
S451 [杂草];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为掌握不同施肥模式下南方稻田冬春杂草群落特征,丰富稻田生物多样性保护理论,为稻田冬春作物结构调整提供杂草综合防除技术途径,本研究借助稻田长期定位试验,分别于2007年1月(冬季)和4月(春季)对杂草群落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日本看麦娘是南方红壤水稻冬闲田优势杂草种群,春季相对密度达到65%以上,其优势度随季节和施肥模式而有所变化。长期不施磷的冬闲稻田杂草的总密度和生物量显著降低。有机和无机肥配合施用较单施无机肥能明显提高田间杂草的生物多样性,而在此基础上种植豆科绿肥能够显著降低田间杂草的生物量,其冬季田间杂草生物量仅为62g/m2,低于整个试验区的平均值(67g/m2),而其生物多样指数却较其他施肥模式高。因此,通过稻田施肥与冬季利用模式的结合,可以对冬闲田杂草群落进行有效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秸秆还田和不同耕作方式对稻麦轮作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影响 [J].
牛永志 ;
李凤博 ;
柳建国 ;
彭长青 ;
卞新民 .
江苏农业科学, 2008, (01) :79-81
[2]   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中土壤可溶性有机磷的变化规律及其有效性研究 [J].
雷明江 ;
杨玉华 ;
杜昌文 ;
王火焰 ;
周健民 ;
陈小琴 ;
田应兵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05) :844-849
[3]   夏玉米田杂草发生规律及防除技术 [J].
李茹 ;
赵桂东 ;
熊战之 ;
陈香华 ;
付佑胜 ;
郭小山 .
江苏农业科学, 2007, (03) :84-85
[4]   麦草还田直播水稻扬辐粳8号的生长发育特性 [J].
张洪熙 ;
戴正元 ;
陈秀兰 ;
赵步洪 ;
谭长乐 ;
季红娟 ;
王宝和 ;
周长海 .
江苏农业科学, 2007, (01) :4-7
[5]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稻油轮作田土壤杂草种子库多样性的影响 [J].
冯伟 ;
潘根兴 ;
强胜 ;
李儒海 ;
韦继光 .
生物多样性, 2006, (06) :461-469
[6]   长期定位施肥小麦田间杂草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研究 [J].
尹力初 ;
蔡祖聪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 (03) :57-59
[7]   农田生态系统杂草的养分和水分效应研究 [J].
张磊 ;
欧阳竹 ;
董玉红 ;
张志诚 ;
潘国艳 .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2) :69-72+113
[8]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娄土耕层土壤养分和土地生产力的影响 [J].
古巧珍 ;
杨学云 ;
孙本华 ;
马路军 ;
同延安 ;
赵秉强 ;
张夫道 .
西北农业学报, 2004, (03) :121-125
[9]   加拿大有机农业中的杂草管理 [J].
范树阳 .
内蒙古环境保护, 2004, (02) :36-41
[10]   农业生态系统中杂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J].
陈欣 ;
唐建军 ;
赵惠明 ;
志水胜好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 (03) :34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