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6 条
中国粮食生产时空演变规律与耕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被引:33
作者:
郑亚楠
[1
,2
]
张凤荣
[1
,2
]
谢臻
[1
,2
]
张天柱
[1
,2
]
李超
[1
,2
]
王秀丽
[3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
[2] 自然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3]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来源:
关键词:
粮食产量;
耕地可持续;
时空格局;
农业生态区;
粮食安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0903 ;
摘要:
随着全球粮食贸易格局的日益紧张,如何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保证中国粮食安全成为新阶段的难题。本文从耕地可持续利用视角提出粮食稳产、增产策略,以期为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等国家战略提供理论支撑。基于1985—2015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数据,以农业生态区为基本单元,采用比较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对中国粮食生产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规律性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粮食产量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但长江中下游区、江南和华南区粮食增长率较低,甚至出现减产现象。(2)中国粮食产量主产区逐渐由长江中下游区、江南和华南区向东北区、黄淮海区转移。(3)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呈现阶段性和区域性规律。例如,东北区、西北区粮食生产主要受粮食单产、耕地面积等影响;黄淮海区、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区、云贵高原和横断山区主要受粮食单产影响。(4)中国各区耕地存在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耕地非持续问题,在西北区、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等生态脆弱区域较严重。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31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