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莱州湾多毛类底栖动物生态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被引:16
作者:
张莹
[1
,2
]
刘元进
[3
]
张英
[4
,5
]
徐炳庆
[1
]
吕振波
[1
,2
]
机构:
[1] 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2] 山东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
[3]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4] 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5] 山东师范大学
来源:
关键词:
莱州湾;
小头虫;
多毛类动物群落;
生态质量;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2.0112
中图分类号:
Q958.8 [水生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研究了2010年莱州湾15个站位的多毛类底栖动物群落生态特征及其对主要海水化学、沉积物环境变化的响应,并与1998年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对比,以期对莱州湾生态质量现状进行健康评价。结果表明:与1998年相比,2010年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和生物多样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底栖动物中绝对优势种为小头虫(Capitellacapitata)。夏季,H'与硝酸盐、石油类、重金属铅、铜、锌、铬呈负相关,说明多毛类动物多样性随着富营养化程度的提高而相应降低,营养物质氮的大量输入,重金属的污染,对莱州湾多毛类动物群落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ABC曲线和BOPA指数结果显示,底栖动物的丰度优势度曲线高于生物量曲线,表明莱州湾底栖动物群落处于重度扰动状态,并且以小头虫为主的多毛类动物显著增加预示了莱州湾已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加强海水养殖管理,合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对底栖动物群落的稳定性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888 / 895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