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后成熟过程中冷却牛肉、猪肉色泽和嫩度的变化

被引:71
作者
吴菊清
李春保
周光宏
徐幸莲
鞠秀香
陈怡晨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育部肉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畜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牛肉; 猪肉; 宰后成熟; 小片化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51.4 [屠宰加工工艺];
学科分类号
083203 ;
摘要
本实验比较研究了冷却牛肉和猪肉在宰后120h内色泽和剪切力的变化。分别从牛屠宰厂和猪屠宰厂选取牛、猪各4头,按规范工艺屠宰后取背最长肌,分切成8个肉块,经简易包装后在0~4℃下18、48、96、120h,之后测定肉色、剪切力值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表明,牛肉和猪肉的pH值、肉色(L*、a*、b*)、水分含量、剪切力值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成熟时间延长,亮度增加、红度下降、剪切力下降;宰后120h内,猪肉嫩度的变化比牛肉更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3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冷却肉将成为我国未来生肉消费主流 [J].
孔凡真 .
肉类工业, 2004, (05) :46-46
[2]   我国冷却肉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蒲海燕 ;
李影球 ;
陈宇前 .
肉类工业, 2006, (10) :39-41
[3]  
牛肉成熟机制及食用品质研究[D]. 黄明.南京农业大学. 2003
[4]  
肉品学[M]. -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周光宏主编, 1999
[5]  
The influence of the rate of pH decline on the rate of ageing for pork. I: interaction with method of suspension[J] . Melissa P. Rees,Graham R. Trout,Robyn D. Warner.Meat Science . 2003 (2)
[6]  
Relationships among glycolytic potential, dark cutting (dark, firm, and dry) beef, and cooked beef palatability 1 .2 Wulf,DM,Emnett,RS,Leheska,JM,et al.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