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珠江三角洲Copula径流模型及西水东调缺水风险分析
被引:10
作者:
涂新军
[1
,2
,3
]
陈晓宏
[1
,2
]
刁振举
[1
,2
]
赵勇
[3
]
杜奕良
[1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水资源与环境系
[2] 广东省华南地区水安全调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水资源;
径流;
风险;
两变量联合分布;
时序重构;
缺水;
珠江三角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121 [径流];
TV68 [调水工程];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两变量Copula函数模拟、变点识别和均值平移时序重构方法,构建珠江三角洲西水东调工程受水区东江和水源区西江的枯水径流联合分布模型。以生态环境流量及最小流量管理目标为设计阈值,研究区域联合缺水风险特征及对变化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Archimedean copula的Clayton、Frank和GH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两区域枯水径流联合分布特征。变化环境下特别是流域内水利工程径流调节作用,东江枯水径流时序非一致性显著,均值跳跃明显,变点时间为1972年,最枯月径流量增加了65.5%。若要满足最小下泄流量管理目标,东江缺水风险率较高,为37.7%。与东江天然径流(还原系列)相比,在东江流域内水利工程影响下(还现系列),东、西江同时缺水风险率由35.8%下降到16.7%。但由于2江枯水径流的正相关性,西江有水可调保证率也由54.8%下降到21.0%。在已知东江缺水情形下,西江有水可调保证率(55.8%)仅略高于西江缺水风险率(44.2%)。因此,珠江三角洲西水东调工程运行,需要科学设计更为精细的水资源调度规则。
引用
收藏
页码:162 / 168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