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的争论与思考

被引:31
作者
高建
机构
[1]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研究院
关键词
中国道路; 中国模式; 争论; 思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1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5 ; 030503 ;
摘要
近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引起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有关"中国模式"的争论也日益热烈起来。争论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中国模式"是否存在、"中国模式"的特征是什么,以及"中国模式"的意义等问题上。一些学者对"中国模式"持怀疑态度,而在认同"中国模式"的学者中,对其特点、意义等问题也未达成共识。这些争论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在"中国模式"的研究过程中,重要的是应深入总结和探究"中国模式"的本质特征和面临的问题,以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有机地结合是其本质特点。同时,"中国模式"还不是一条成熟的现代化道路,面临着来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各领域的挑战。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8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从“中国式民主”看“中国模式” [J].
杨玉凤 .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0, (06) :122-125
[2]   “中国模式”是一个新故事 [J].
郑杭生 .
人民论坛, 2010, (31) :64-65
[3]   关于中国模式的主要争议 [J].
田春生 .
人民论坛, 2010, (24) :54-55
[4]   应当超越中国模式的政治内涵 [J].
刘建飞 .
人民论坛, 2010, (24) :56-57
[5]   大卫·科兹的社会主义观 [J].
常辉 .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10, (02) :42-53
[6]   哪个省的GDP“含金量”最高? [J].
汪孝宗 ;
王红茹 ;
胡雪琴 ;
张璐晶 ;
谈佳隆 .
中国经济周刊, 2010, (09) :8-18
[7]   “中国模式”之概念辨析 [J].
秦宣 .
前线, 2010, (02) :28-32
[8]   中国模式与当今世界几种主要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J].
赵宏 .
红旗文稿, 2009, (22) :32-34
[9]   “中国模式”前景 [J].
景凯旋 .
人民论坛, 2009, (22) :6-6
[10]   社会形态与现代化双重视野中的中国道路 [J].
吴波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9, (07) :126-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