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稻草还田模式下双季稻田周年CH4排放特征及温室效应

被引:3
作者
彭华 [1 ,2 ,3 ]
纪雄辉 [2 ,3 ]
吴家梅 [1 ,2 ,3 ]
朱坚 [1 ,2 ,3 ]
黄涓 [1 ,3 ]
机构
[1] 中南大学隆平分院
[2]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3] 农业部长江中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双季稻; 稻田; 稻草还田; 甲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71 [农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摘要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南方双季稻田稻季无草翻耕冬季休闲(CK)、周年稻草焚烧还田翻耕(BST)、稻季稻草覆盖免耕冬季高桩(SNTH)、稻季稻草覆盖免耕冬季翻埋(SNTB)和稻季稻草翻耕还田冬季稻草翻埋(STB)5种稻草还田模式下双季稻田周年CH4排放进行观测,分析双季稻田周年CH4排放特征及其温室效应,旨在探索双季稻田CH4减排最佳的稻草还田方式及土壤耕作调控技术模式。结果表明:早、晚稻季CH4排放总量分别占全年CH4排放总量的43.9%和52.1%,冬闲季CH4排放比例很小,仅为4.0%;稻草还田显著增加了周年CH4排放总量(P<0.05),增加幅度为25.9%92.8%(P<0.05),与STB处理相比,SNTH处理和SNTB处理均能显著降低CH4排放(P<0.05);不同稻草还田处理周年CH4温室效应大小顺序为:STB>BST>SNTB>SNTH>CK。可以看出,双季稻田稻季稻草覆盖免耕还田、冬季翻埋稻草还田或留桩还田能显著减缓因稻草直接还田CH4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在南方双季稻区是一项可行的CH4周年减排的稻草还田调控技术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585 / 59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不同留茬高度秸秆还田冬小麦田甲烷吸收及影响因素 [J].
王丙文 ;
迟淑筠 ;
田慎重 ;
宁堂原 ;
陈国庆 ;
赵红香 ;
李增嘉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05) :170-178
[2]   免耕条件下稻草还田方式对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影响 [J].
秦晓波 ;
李玉娥 ;
万运帆 ;
石生伟 ;
廖育林 ;
刘运通 ;
李勇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06) :210-216
[3]   红壤丘陵区冬闲稻田CH4和N2O排放通量的研究 [J].
余佳 ;
刘刚 ;
马静 ;
张广斌 ;
徐华 ;
蔡祖聪 .
生态环境学报, 2012, 21 (01) :55-58
[4]   生物黑炭还田对晚稻CH4和N2O综合减排影响研究 [J].
彭华 ;
纪雄辉 ;
吴家梅 ;
田发祥 ;
霍莲杰 ;
朱坚 .
生态环境学报, 2011, 20 (11) :1620-1625
[5]   不同施肥处理下双季稻田CH和NO排放的全年观测研究 [J].
石生伟 ;
李玉娥 ;
李明德 ;
万运帆 ;
高清竹 ;
彭华 ;
秦晓波 .
大气科学 , 2011, (04) :707-720
[6]   双季稻区冬季覆盖作物残茬还田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J].
唐海明 ;
肖小平 ;
汤文光 ;
杨光立 .
作物学报, 2011, 37 (09) :1666-1675
[7]   优质水稻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J].
金梅香 .
农业科技通讯, 2011, (01) :13-15
[8]   耕作措施对双季稻田CH4与N2O排放的影响 [J].
白小琳 ;
张海林 ;
陈阜 ;
孙国峰 ;
胡清 ;
李永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1) :282-289
[9]  
稻田秸秆还田:土壤固碳与甲烷增排[J]. 逯非,王效科,韩冰,欧阳志云,郑华.应用生态学报. 2010(01)
[10]  
免耕施肥对稻田甲烷与氧化亚氮排放及其温室效应的影响[J]. 代光照,李成芳,曹凑贵,展茗,通乐嘎,梅少华,翟中兵,范端阳.应用生态学报. 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