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太湖水生植物群落结构的演变及其沼泽化

被引:100
作者
谷孝鸿
张圣照
白秀玲
胡维平
胡耀辉
王晓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南京
[3] 南京
关键词
水生植被; 群落结构; 演替; 沼泽化; 东太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8 [水生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2002年东太湖水生植被调查结果表明,沉水植被和浮叶植被是该湖水生植被的主要生态类型,分布面积分别占全湖总面积73.6%和18.3%。东太湖水生植被主要有9个群丛,其中沉水植被主要的5个群丛是伊乐藻(外来种)群丛、金鱼藻群丛、伊乐藻+微齿眼子菜群丛、菜-伊乐藻+微齿眼子菜群丛、苦草+竹叶眼子菜+黑藻群丛,其分布面积分别占东太湖植被总面积的30.7%、17.2%、16.7%、15.8%、9.3%。随着对东太湖的不断改造和资源的不断利用,20世纪60年代东太湖人工种植沼泽植被菰群丛,20世纪80年代初环湖水陆交错带被围垦而芦苇群丛消失,微齿眼子菜替代竹叶眼子菜而占据东太湖40%的水面。近10a来,东太湖网围养蟹迅速发展,占全湖总植被面积25.6%的沼泽植物——菰群丛及其占40%的微齿眼子菜群丛被清除,外来种伊乐藻和无根植物金鱼藻分布面积达90%的湖区。东太湖水生植被由20世纪50年代的原生演替到现在的次生演替,群落演变激烈,同时东太湖沼泽化进程加剧。
引用
收藏
页码:1541 / 154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东太湖渔业发展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其生态对策[J]. 谷孝鸿,王晓蓉,胡维平.上海环境科学. 2003(10)
[2]  
东太湖渔业发展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其生态对策[J]. 谷孝鸿,王晓蓉,胡维平.上海环境科学. 2003 (10)
[3]  
东太湖伊乐藻的营养繁殖及对渔业污水的净化[J]. 谷孝鸿,陈开宁,胡耀辉.上海环境科学. 2002(01)
[4]  
东太湖伊乐藻的营养繁殖及对渔业污水的净化[J]. 谷孝鸿,陈开宁,胡耀辉.上海环境科学. 2002 (01)
[5]   东太湖水生植被及其沼泽化趋势 [J].
张圣照 ;
王国祥 ;
濮培民 ;
千金良·达哉 .
植物资源与环境, 1999, (02) :2-7
[6]   东太湖水生植被的生态功能及调节机制 [J].
杨清心 .
湖泊科学, 1998, (01) :67-72
[7]   东太湖茭黄水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探讨 [J].
李文朝 .
湖泊科学, 1997, (04) :364-368
[8]   东太湖沉积物中氮的积累与水生植物沉积 [J].
李文朝 .
中国环境科学, 1997, (05) :35-38
[9]   富营养化浅水湖泊沉水水生植被的衰退与恢复 [J].
邱东茹 ;
吴振斌 .
湖泊科学, 1997, (01) :82-88
[10]   湖湾效应对长江中游湖泊水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J].
于丹,康辉,陈宜瑜 .
生态学报, 1996, (05) :476-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