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炭屑显微结构复原青铜时代的植被

被引:35
作者
崔海亭
李宜垠
胡金明
腰希申
李旸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理科学研究中心
[2] 中国林业科学院森林环境生态所
[3] 中国林业科学院森林环境生态所 北京
[4] 北京
[5] 北京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春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炭屑; 显微结构; 植被复原; 青铜时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1 [普通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根据扫描电子显微镜显微结构,对赤峰地区两处青铜时代遗址中的炭屑进行鉴定.经鉴定,两处炭屑标本均属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该种具有较强的气候指示意义.参照孢粉组合中出现的植物种(属)及其现代种(属)的生态气候指标和群落学特征,复原了赤峰黄土丘陵区青铜时代的植被.当时气候较为暖湿,地带性植被为蒙古栎林和油松林.
引用
收藏
页码:1504 / 1507+1522 +152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内蒙西拉木伦河流域考古文化演变的地貌背景分析 [J].
夏正楷 ;
邓辉 ;
武弘麟 .
地理学报, 2000, (03) :329-336
[2]   渑池班村新石器遗址植物遗存及其在人类环境学上的意义 [J].
孔昭宸 ;
刘长江 ;
张居中 .
人类学学报, 1999, (04) :291-295
[3]   东北地带性植被建群种及常见种的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的初步研究 [J].
徐文铎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83, (03) :264-274
[4]  
Evidence for plant exploitation and vegetation history from three Early Neolithic pre-pottery sites on the Euphrates (Syria)[J] . George Willcox.Vegetation History and Archaeobotany . 1996 (1)
[5]  
Climate and vegetation in China IV. Distribution of tree species along the thermal gradient[J] . Jing-yun Fang,Kyoji Yoda.Ecological Research . 199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