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炭质量预测模型的研究

被引:30
作者
谢海深 [1 ]
刘永新 [2 ]
孟军波 [2 ]
吕庆 [2 ]
机构
[1] 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
[2] 河北理工大学
关键词
炼焦配煤; 焦炭质量; 预测模型; 回归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Q520.1 [基础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随着高炉大型化、富氧喷吹技术的发展,焦炭在高炉中的骨架作用尤为重要,钢铁企业迫切要求提高焦炭质量,为此需建立一组准确的焦炭质量预测模型,以更好地指导炼焦生产.在对国内外已有的焦炭质量预测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线性加修正、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次回归的方法建立了配合煤性质、焦炭化学组成、焦炭机械强度(M40,M10)、焦炭热性质(CRI,CSR)的预测模型,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预测的精确度和适用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配煤线性规划模型的研究 [J].
陈晓玲 .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2003, (02) :34-38+60
[2]   矿物质催化焦炭溶损反应动力学 [J].
杨俊和 ;
李依丽 ;
余亮 .
煤炭转化, 2002, (04) :60-65
[3]   基于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混合优化的配煤控制 [J].
郭一楠 ;
王凌 ;
谭德健 ;
郝榕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2, (05) :67-69
[4]   宝钢焦炭质量预测模型 Ⅰ.影响焦炭热性质的因素 [J].
张群 ;
吴信慈 ;
冯安祖 ;
史美仁 .
燃料化学学报, 2002, (02) :113-118
[5]   矿物质催化指数与焦炭反应性关系 [J].
杨俊和 ;
冯安祖 ;
杜鹤桂 .
钢铁, 2001, (06) :5-9
[6]   线性规划优化配煤 [J].
张放民 .
煤气与热力, 2001, (02) :138-139
[7]   人工神经网络在配煤过程状态建模中的应用研究 [J].
殷春根 ;
骆仲泱 ;
岑可法 ;
姚强 ;
周俊虎 ;
倪明江 .
工程热物理学报, 1998, (05) :637-641
[8]   包钢焦炭质量预测方法的探讨 [J].
张振才 ;
刘建清 .
包钢科技, 1998, (03) :18-22
[9]  
何晓群,刘义卿编著.应用回归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0]  
郭崇涛主编.煤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