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V上”之再考察——基于韩国学习者偏误类型的分类

被引:4
作者
朴珍玉
机构
[1] 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关键词
“V上”; 语义分化; 对外汉语教学; 偏误类型;
D O I
10.16154/j.cnki.cn22-1025/c.2009.04.016
中图分类号
H195 [对外汉语教学];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从语义分化的角度入手,并参考韩国学习者的偏误类型,对"V上"进行了重新分类,主要是把"上"按词性分为2大类:上1(实词)和上2(虚词)。然后按语义又把"上1"分为3小类:基本义、表示接触或增添、表示达到或达成;"上2"分为2小类:提示新变化、量标记。实践证明这种分类有益于对韩汉语教学,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V上"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解。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也说方位词“上”的语义认知基础——兼与缑瑞隆先生商榷 [J].
童盛强 .
语言文字应用, 2006, (01) :87-92
[2]   方位词“上”“下”的语义认知基础与对外汉语教学 [J].
缑瑞隆 .
语言文字应用, 2004, (04) :69-75
[3]   “X上”和“X里”的认知分析 [J].
葛婷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4, (01) :59-68
[4]   “上”“下”语义语用辨析 [J].
张薇 .
语文学刊, 2004, (03) :105-106+108
[5]   趋向动词“上”语法化初探 [J].
蒋华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3, (05) :45-48
[6]   关于述补结构系统的思考——兼谈对外汉语教学的补语系统 [J].
吕文华 .
世界汉语教学, 2001, (03) :78-83
[7]   说“上2、下2……起来2”──兼谈趋向补语、动趋式 [J].
刘广和 .
汉语学习, 1999, (02) :12-15
[8]   “V+上/下”中“上/下”的意义和V的类 [J].
张燕春 .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1995, (04) :25-28
[9]  
实用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陆庆和著, 2006
[10]  
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 商务印书馆 , 刘月华等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