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滩微地貌元素-“生物结构”与小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

被引:16
作者
袁兴中
陆健健
机构
[1] 重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微地貌元素; 生物结构; 小型底栖动物的分布; 潮滩; 长江口;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03.0156
中图分类号
Q958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潮滩微地貌元素所产生的生境异质性对小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在长江口南岸的高潮滩 ,生物结构如芦苇植株和密集的蟹洞导致了表层地形的变化 ,芦苇根圈和根增加了表层环境的结构异质性。小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类群是线虫和挠足类 ,小型多毛类、寡毛类、介形类、动吻类等类群是多度很低的组成成分。芦苇根之间的小型底栖动物密度高于芦苇根周的动物密度 ,尤其是线虫密度的差别更为明显。蟹洞的影响是明显的 ,蟹洞周围的动物密度高于蟹洞之间的动物密度。对 4种不同生境的动物分析表明 ,沉积物上部 1 0cm部分的所有样品包含了大多数小型底栖动物 ,说明在河口淤泥质高潮滩 ,小型底栖动物的分布具有表聚性。小型底栖动物分布的表聚性和异质性与很多因子有关 ,如生物结构、食物的可利用性、捕食的季节性、沉积物深处的氧气赋存状况。生物结构明显地影响小型底栖动物的分布 ,因此 ,对结构异质性较高的区域进行动物区系的定量研究时 ,必须考虑到生物结构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2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