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箭筈豌豆品系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及农艺性状稳定性

被引:35
作者
南志标
张吉宇
王彦荣
李春杰
聂斌
张建全
赵宏
机构
[1]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
[2]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基金
“九五”攻关项目;
关键词
箭筈豌豆; 农艺性状;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42 [一年生豆科牧草];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 2 a、4个区试点和 5种基因型及其互作效应研究 ,运用混合线性模型和 MINQU E(1)法 ,对箭豌豆包括株高在内的9个农艺性状可塑性进行评价 ,揭示了年份和区试点的生态环境效应、基因型与生态环境互作效应对各农艺性状的可塑性。结果表明 ,种子产量和千粒重等性状的基因型与生态环境互作效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p <0 .0 1和 p<0 .0 0 1)。生态环境分量 (年份、区试点、年份×区试点 )对各农艺性状的可塑性贡献较大 ,同时在不同生态环境间各农艺性状间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 (p <0 .0 5)。其中区试点分量对各农艺性状的可塑性贡献最大 ,各农艺性状在 4个区试点之间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 (p<0 .0 1) ,肃南和天祝的 2个区试点的牧草干重和种子产量等重要农艺性状的平均值显著大于另 2个区试点。各农艺性状在不同年份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p<0 .0 1) ,2 0 0 2年各农艺性状的平均值显著优于 2 0 0 1年。牧草干重和种子产量数量性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 ,5~ 8月份的月均温对牧草干重和种子产量的影响作用较大 ,较高的温度有利于牧草干重和种子产量的提高 ;7月份的降水量与牧草干重和种子产量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品系 2 556和 2 560在进行了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稳定性评价后 ,4个区试点两年间都
引用
收藏
页码:395 / 40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高山草原条件下一年生豆科牧草生产性能的评价 [J].
王赟文 ;
南志标 ;
王彦荣 ;
李春杰 ;
马隆喜 .
草业学报, 2001, (02) :47-55
[2]   高寒牧区三种豆科牧草与燕麦混播的试验研究 [J].
张耀生 ;
赵新全 ;
周兴民 .
草业学报, 2001, (01) :13-19
[3]   冬牧70黑麦+箭舌豌豆混播草地生物量、品质及种间竞争的动态研究 [J].
马春晖 ;
韩建国 ;
李鸿祥 ;
毛培胜 ;
戎郁萍 .
草业学报, 1999, (04) :56-64
[4]   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对水稻穗部性状杂种优势的影响 [J].
梁康迳 .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06) :683-688
[5]   作物栽培试验非平衡资料的分析及应用 [J].
蒋之埙 ;
李奕松 ;
黄仲青 .
应用生态学报, 1999, (05) :570-572
[6]   高寒牧区春箭筈豌豆生产性能的研究 [J].
陈功 ;
李锦华 ;
周青平 .
青海草业, 1999, (03) :10-12
[7]   播种比例和施氮量及刈割期对燕麦与豌豆混播草地产草量和质量的影响 [J].
韩建国 ;
马春晖 ;
毛培胜 ;
牛忠联 ;
孙瑞臣 .
草地学报, 1999, (02) :87-94
[8]   箭筈豌豆混播黑麦草生物量和种间竞争的研究 [J].
毛凯 ;
周寿荣 ;
王四敏 ;
杨春华 .
草地学报, 1997, (01) :8-14
[9]   箭舌豌豆 [J].
吕福海,包兴国,刘生战,杨文玉,李全福,舒秋萍,何贵文 .
甘肃农业科技, 1994, (03) :24-26
[10]   箭舌豌豆品种遗传规律的研究——Ⅱ主要性状相关及其通径系数分析 [J].
朱学谦 ;
刘洪杰 ;
李辛男 .
草业科学, 1992, (02)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