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对水稻穗部性状杂种优势的影响

被引:15
作者
梁康迳
机构
[1] 福建农业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福州
关键词
水稻; 穗部性状; 杂种优势; 基因型×环境互作; 加性×加性上位性;
D O I
10.13287/j.1001-9332.1999.0177
中图分类号
S511.03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采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的加性 显性 加性×加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分析了籼粳杂交穗部性状杂种优势的两年资料.结果表明,7 个穗部性状的杂种优势既由基因型控制也受环境( 年份) 互作效应影响.主穗粒数、主穗长、一次和二次枝梗总长和着粒密度表现较强的正向群体平均优势,而一次和二次枝梗数则表现显著的负向优势.基因型×环境互作预测结果表明,主穗粒数、主穗长、一次枝梗总长在两年中的环境互作表现正效应,一次和二次枝梗数则为负效应,着粒密度和二次枝梗总长表现不同方向的效应.利用IR66158 37(P1) 、IR65600 85(P2) 、明恢63(P4) 和R669(P6) 进行杂交配组,其杂种后代易获得重穗型的穗部结构,可在超高产育种中加以利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83 / 68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水稻广谱广亲和系零轮的选育与研究 [J].
颜应成 ;
袁隆平 .
杂交水稻, 1997, (01) :9-12
[2]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J].
杨振玉 ;
高勇 ;
赵迎春 ;
魏耀林 ;
华泽田 ;
张忠旭 ;
高日玲 .
作物学报, 1996, (04) :422-429
[3]   三系和二系籼粳交杂种F1农艺性状遗传表现的比较 [J].
沈圣泉 ;
严菊强 ;
张能义 ;
薛庆中 .
生物数学学报, 1995, (01) :64-69
[4]   作物品种间杂种优势遗传分析的新方法 [J].
朱军 ;
季道藩 ;
许馥华 .
遗传学报, 1993, (03) :262-271
[5]   利用籼粳杂种一代若干问题的探讨 [J].
王建军 ;
徐云碧 ;
申宗坦 .
中国农业科学, 1991, (01) :27-33
[6]   籼粳稻杂交育种的研究——Ⅲ.籼粳交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 [J].
袁龙江 ;
邢祖颐 .
作物学报, 1989, (02) :182-188
[7]   栽培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一代优势的研究 [J].
曾世雄 ;
杨秀青 ;
卢庄文 .
作物学报, 1980, (04) :193-20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