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5 条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64
作者:

杨振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方杂交粳稻研究中心

高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方杂交粳稻研究中心

赵迎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方杂交粳稻研究中心

魏耀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方杂交粳稻研究中心

华泽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方杂交粳稻研究中心

张忠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方杂交粳稻研究中心

高日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方杂交粳稻研究中心
机构:
[1] 北方杂交粳稻研究中心
来源:
关键词:
籼粳亚种杂种优势;
间接利用;
直接利用;
广亲和基因;
籼粳架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 [按米的粘性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从水稻育种进步的宏观观点,回顾与展望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历史进程。由早期追求以强大生物优势为主要育种目标的启蒙阶段进入三系法生态远缘优势与理想株型相结合的籼梗杂种优势间接利用阶段,实现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第一次飞跃。现在又进入三系法、两系法籼粳有利基因交换与自由配组的籼梗杂种优势直接利用阶段,预期将产生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第二次飞跃。近年研究表明,双亲遗传距离与经济优势呈二次多项式关系,杂种优势含可利用与非可利用两个方面,广亲和系可以将亚种F?结实率提高到正常水平,但它的稳定性受双亲遗传背景与环境互作影响。因此,采用“籼梗(爪)架桥”,亲缘渐渗,有利基因交换,亲本遗传改良以及因地制宜选择种植区,是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422 / 42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 [1] 水稻中413的广亲恢性及其系列组合[J]. 中国水稻科学, 1994, (04) : 193 - 199罗利军,应存山,闵绍楷,余新桥,梅捍卫,王一平,郭龙彪,钟代彬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水稻研究所
- [2] 两系组合“培矮64S/特青”简介[J]. 杂交水稻, 1994, (02) : 34 - 34罗孝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 [3] 栽培稻杂种不育性的遗传研究——Ⅲ.不同类型品种F1花粉不育性的等位基因分化[J]. 遗传学报, 1993, (06) : 541 - 551张桂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广州,广州,广州广东省农业厅,广州,广州广州市蔬菜研究所,广州卢永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广州,广州,广州广东省农业厅,广州,广州广州市蔬菜研究所,广州刘桂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广州,广州,广州广东省农业厅,广州,广州广州市蔬菜研究所,广州杨进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广州,广州,广州广东省农业厅,广州,广州广州市蔬菜研究所,广州张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广州,广州,广州广东省农业厅,广州,广州广州市蔬菜研究所,广州
- [4] 栽培稻杂种不育性的遗传研究Ⅱ.F1花粉不育性的基因模式[J]. 遗传学报, 1993, (03) : 222 - 228张桂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广州卢永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广州
- [6] 水稻品种广亲和基因等位关系的遗传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1993, (01) : 13 - 21顾铭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农学院游艾青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农学院潘学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江苏农学院
- [7] 选育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技术策略[J]. 杂交水稻, 1992, (01) : 1 - 4袁隆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省农科院名誉院长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
- [8] 籼粳亚种F1的分类及其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1991, (04) : 151 - 156杨振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刘万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
- [9] 光敏核不育水稻的光温反应研究——Ⅰ.光敏核不育水稻在杭州(30°05′N)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表现[J]. 中国水稻科学, 1990, (04) : 157 - 162程式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水稻研究所孙宗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水稻研究所闵绍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水稻研究所熊振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水稻研究所应存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水稻研究所斯华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水稻研究所
- [10] 不同类型籼粳亚种间杂种F1可利用和非可利用杂种优势的评价和利用[J]. 中国水稻科学, 1990, (02) : 49 - 55杨振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张忠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华泽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张铁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顾义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