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生态文明的超循环经济:理论、模型与实例

被引:42
作者
张智光
机构
[1]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超循环经济; 超循环理论; 共生理论; 林业; 造纸工业; 生态文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62.2 [生态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研究适应生态文明要求的新的经济运行模式——超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结构模型、运行机理和实际应用。首先,运用系统结构分析方法梳理不同时期经济运行模式的演进过程:由"从摇篮到产品"的粗放经济,到"从摇篮到坟墓"的末端治理经济,再到"从摇篮到摇篮"的循环经济。延续这一绿色发展趋势,根据文明演化的共生理论和艾根创立的超循环理论,提出超循环经济的理论构想,并描绘"从孕育到孕育"的超循环经济的概念结构。其次,将超循环经济思想应用于林纸拓展系统(EFPS)。在分析中国造纸工业的发展现状和瓶颈及其与林业和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按照资源链、生态链和价值链(简称"三链",或3C)逐层拓展的逻辑顺序,研究EFPS超循环经济的系列结构模型。具体来说,依次建立起各层次的超循环结构模型——制浆造纸系统的资源链核心层模型、供应链系统的资源链拓展层模型、生态环境系统的生态链拓展层模型,以及社会经济系统的价值链拓展层模型。然后将各层次的结构模型综合起来,形成EFPS超循环经济的多重拓展-嵌套整体模型。该模型既能展示EFPS超循环经济系统的全貌,又包含其各层次的系统结构。因此既能为各级政府在制定国家和地区的循环经济总体发展规划时提供参考,又能为制造企业、营林组织、供应链、行业协会等各类经济主体的绿色经营决策提供支撑。最后,在上述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提升。一方面提出超循环经济的5R原则: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再分配和再培育。另一方面基于5R原则和3C循环链,构建5R-3C理论模型,并研究其5R-3C共生运行机理。研究表明,在超循环经济模式下,产业与生态系统可以实现互利共生的良性循环。以上研究成果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在原理上,揭示了面向生态文明的超循环经济的概念结构、本质属性和5R原则;在机理上,创立了超循环经济的5R-3C模型及其共生运行机理;在实施上,以林纸拓展系统为例,为超循环经济理论的"落地生根"和推广应用构建了具体的多重拓展-嵌套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4549 / 456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国内循环经济载体研究综述 [J].
邹细霞 ;
陈海旭 ;
樊云龙 .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5, 8 (12) :6-11
[2]   造纸企业热电联产系统并网经济运行实例分析 [J].
昝建民 ;
尹勇军 .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15, (06) :98-101+110
[3]   基于超循环经济的我国农业生态化发展研究 [J].
张文洲 .
湖北社会科学, 2015, (11) :97-101
[4]  
循环经济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 陈文婷,廖聪.广州环境科学. 2015 (01)
[5]   中国工业产业循环经济效率区域差异动态演化研究与影响因素分析——来自造纸及纸制品业的实证研究 [J].
陈翔 ;
肖序 .
中国软科学, 2015, (01) :160-171
[6]   从产业与生态的共生关系审视生态文明 [J].
张智光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4, 34 (07) :108-114
[7]   超循环:生态文明建设的本然依据、应然规范和实然途径 [J].
黄志斌 ;
邱国侠 .
哲学动态, 2014, (01) :100-104
[8]   论超循环经济——兼论生态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异同 [J].
伍国勇 ;
段豫川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4, 35 (01) :5-10
[9]  
人类文明与生态安全:共生空间的演化理论[J]. 张智光.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07)
[10]   基于自组织超循环的资源型企业群落与区域经济之间互动发展机理研究 [J].
张青 .
管理学报, 2013, 10 (02) :28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