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北坡绒布冰川表面辐射特征观测研究

被引:7
作者
杨兴国 [1 ,2 ]
秦大河 [1 ]
张廷军 [3 ]
康世昌 [1 ,4 ]
秦翔 [1 ]
刘宏谊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3]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国家冰雪数据中心
[4]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关键词
珠穆朗玛峰; 冰川; 辐射特征; 观测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6 [冰川];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在资料比较稀少的偏远山地冰川进行地面综合气象观测对于研究冰川变化极其重要。珠穆朗玛峰(27.98°N,86.92°E,海拔8844.43 m)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南部边缘喜马拉雅山脉中段,自然地理条件独特,环境脆弱,是气候变化和环境变迁的敏感区,同时也是现代冰川作用中心。2005年5—7月和2007年10月—2008年1月在珠穆朗玛峰北坡东绒布冰川积累区(28°01′N,86°57′E,海拔6560 m)开展了综合气象观测研究。分析表明,在东绒布冰川积累区春末夏初月平均气温从5月的-11.3℃上升到7月的-3.4℃,秋冬季月平均气温则从10月的-11.3℃下降到次年1月的-19.0℃。秋冬季主要受西风气流影响,盛行西风或西北风,而且风速较大,1月最大风速达到35 m/s;而在印度季风爆发后主要以南风或西南风为主,风速相对较小。由于海拔高、冰雪面与云之间的多重反射以及复杂地形影响导致地面总辐射较大。春末夏初和秋冬季总辐射平均值分别达到635和502 W/m2。尤其造成5—6月正午前后10 min短波辐射平均值发生超太阳常数的现象比较频繁,最长持续时间接近3 h。晴天由于周围地形作用可使地面总辐射增加140—310 W/m2,约占短波辐射的10%—23%。春末夏初和秋冬季平均反射率分别为0.72和0.69。云和空气湿度对大气长波辐射的影响比较显著,导致大气长波辐射同样具有日变化特征。在地表辐射平衡中云对地面净辐射起负效应。除在秋冬季阴天日平均净辐射为负值外,其余时间均为正值,说明净辐射是地表能量的主要来源。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3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1997/1998年青藏高原西部地区辐射平衡各分量变化特征
    巩远发
    段廷扬
    陈隆勋
    何金海
    [J]. 气象学报, 2005, (02) : 225 - 235
  • [2] 陇中黄土高原夏季地表辐射特征分析
    杨兴国
    马鹏里
    王润元
    杨启国
    刘宏谊
    [J]. 中国沙漠, 2005, (01) : 57 - 64
  • [3] 敦煌地区荒漠戈壁地表热量和辐射平衡特征的研究
    张强
    曹晓彦
    [J]. 大气科学, 2003, (02) : 245 - 254
  • [4] 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辐射平衡分量特征
    卞林根
    陆龙骅
    逯昌贵
    陈彦杰
    高志球
    刘辉志
    张宏升
    陈家宜
    不详
    [J]. 大气科学 , 2001, (05) : 577 - 588
  • [5] 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辐射特征的研究
    卞林根
    陆龙骅
    逯昌贵
    薛正夫
    贾朋群
    王勇
    [J]. 应用气象学报, 1998, (02) : 33 - 41
  • [6] 降水强迫对戈壁局地气候系统水、热输送的影响
    张强
    胡隐樵
    赵鸣
    [J]. 气象学报, 1997, (04) : 109 - 115
  • [7] 1992年夏季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总辐射
    陆龙骅,周国贤,张正秋
    [J]. 太阳能学报, 1995, (03) : 229 - 233
  • [8] 南极瑞穗站辐射平衡及湍流通量特征
    刘树华,于鹏,熊康
    [J]. 气象学报, 1994, (01) : 68 - 77
  • [9] 青藏高原气象学[M]. 科学出版社 , 叶笃正等著, 1979
  • [10] Modelling the short-term response of the Greenland ice-sheet to global warming
    vandeWal, RSW
    Oerlemans, J
    [J]. CLIMATE DYNAMICS, 1997, 13 (10) : 733 - 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