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7 条
我国男性青年营养状况的地区差异
被引:8
作者:
尚磊
徐勇勇
杜晓晗
不详
机构:
[1] 第四军医大学预防学系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2] 第四军医大学预防学系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西安
[3] 西安
来源:
基金:
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关键词:
营养状况;
青年;
地区分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51 [营养学];
学科分类号:
100403 ;
摘要:
目的 通过大样本的抽样调查 ,观察和比较我国不同地区 17~ 2 1岁男青年营养状况的地区分布特点。方法 在全国 3 1个省 (市、自治区 )选择 10 0个县 (区 )作为抽样点 ,观察对象共计 73 0 0 0人。计算体质量指数 ,按国人肥胖评价标准 ,将观察对象分为消瘦、正常、超重和肥胖。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BMI与机能指标、地理、气候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全国男青年消瘦的检出率为 2 1 0 % ,超重的检出率为 6 2 % ,肥胖的检出率为 1 3 %。各地区的营养状况存在显著差异 ,华北地区消瘦的检出率最低 ,为 13 8% ,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最高 ,分别为 11 0 %和 3 1% ;西北地区的消瘦检出率最高 ,为 3 0 0 % ,中南地区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最低 ,分别为 3 4%和 0 6%。全国城市消瘦的检出率为 2 0 3 % ,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 8 7%和 2 2 % ,乡村消瘦的检出率为 2 1 4% ,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 4 7%和 0 8%。各地区城乡间比较 ,除西南地区城乡间无显著性差异外 ,其他地区城乡间均有显著性差异。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血压、肺活量、年龄为正影响 :年平均气温、海拔高度、日照时间和降雨量为负影响 (P <0 0 1) ;营养状况与地区有关。结论 营养状况存在地区差异 ,营养状况受居住地区影响 ,同时营养状况也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7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