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轨道交通系统车站空气质量状况调查

被引:15
作者
李丽
钱春燕
张海云
高知义
李朋昆
蒋蓉芳
赵金镯
宋伟民
机构
[1]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公共卫生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轨道交通; 空气质量; 影响因素;
D O I
10.13213/j.cnki.jeom.2011.05.010
中图分类号
R126.4 [公共场所卫生];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了解上海轨道交通系统车站空气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空气质量的卫生学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选取上海市轨道交通有代表性的6个车站,每个站台、站厅各取4个点进行监测。每天3个时段,连续监测3d。在每个监测点监测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噪声、可吸入颗粒物(PM10)、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甲醛、总挥发性有机物(VOC)、空气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溶血性链球菌等空气卫生学指标。[结果]站台平均风速[(0.42±0.24)m/s]、CO2浓度[(0.058±0.015)%],分别高于站厅风速[(0.30士0.13)m/s]、CO2浓度[(0.055±0.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午监测时段的相对湿度、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均高于中午和下午,上午时段与下午时段的PM10平均浓度高于中午时段,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醛及VOC浓度上午时段最高,3个时段依次降低。人均新风量与细菌总数、真菌总数、CO2、PM10浓度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客流量、新风量和车站已使用年数对轨道交通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微生物污染、CO2、PM10含量是轨道交通系统需要重视的空气卫生学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277 / 28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深圳地铁站室内空气质量状况分析 [J].
吴辉 ;
余淑苑 ;
王秀英 ;
刘宁 ;
黄广文 ;
郑向洪 ;
姜国燕 .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8, (04) :206-208
[2]   广州市轨道交通卫生状况 [J].
李涛 ;
张建鹏 ;
陈炳耀 ;
梁辉 ;
麦哲恒 .
华南预防医学, 2006, (05) :54-55
[3]   空气中的真菌毒素 [J].
阚海东 .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1999, (06) :357-360
[4]   近地面大气微生物本底调查研究进展 [J].
张松乐 .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1996, (05) :40-44
[5]  
关于地铁设计规范中空调新风量取值问题的探讨[A]. 刘承东.中国制冷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9
[6]  
GB/T 17220-1998. 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S]. 1998
[7]   Commuter exposure to particulate matter in public transportation modes in Hong Kong [J].
Chan, LY ;
Lau, WL ;
Lee, SC ;
Chan, CY .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2, 36 (21) :3363-3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