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草地植被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49
作者
程积民 [1 ,2 ]
程杰 [1 ]
杨晓梅 [2 ]
刘伟 [2 ]
陈芙蓉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天然草地; 碳密度; 气候; 响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草地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之一,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全球碳源/汇及碳循环过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对其产生重大影响。以黄土高原草地植被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家退耕还林草与封山禁牧工程的实施,对封禁前后的天然草地和退化草地,采用样带多点调查与多年定位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黄土高原不同类型草地植物活体、凋落物和根系碳密度分布格局与地带性规律,系统研究了黄土高原不同草地类型退化草地和封禁草地生物量与碳密度沿海拔及降水梯度的时空变异特征,阐述了影响草地碳密度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4种草地类型3种处理的草地生物量和碳密度自西北向东南均与降雨量呈指数增长趋势,并随海拔降低而显著降低,且二者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各草地类型地上/地下生物量与碳密度分布规律均为荒漠草原<丘陵典型草原<梁塬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封禁11a草地活体植物、凋落物和根系碳密度总量:荒漠草原为7.066 t/hm2,丘陵典型草原为8.080 t/hm2,梁塬典型草原为15.319 t/hm2,草甸草原为20.982 t/hm2,分别是退化草地的14.8、8.33、6.5倍和15.88倍。充分表明,封禁不仅能使草地植被恢复和生物量提高,而且也是草地生产力和碳密度增加的一条重要途径。由此可见,气候干旱和草地退化是影响草地生物量和碳密度的关键因素,系统研究黄土高原封禁草地生物量增长与碳密度变化过程,将会对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分析作出重要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226 / 23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库对人为干扰和全球变化的响应研究进展 [J].
肖胜生 ;
董云社 ;
齐玉春 ;
彭琴 ;
何亚婷 ;
杨智杰 .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 (10) :1138-1148
[2]   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碳平衡研究进展 [J].
王春权 ;
孟宪民 ;
张晓光 ;
夏丹丹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9, 25 (02) :165-171
[3]   草原固碳量估算方法及其敏感性分析 [J].
常瑞英 ;
唐海萍 .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04) :810-814
[4]   云雾山本氏针茅群落根系分布特征 [J].
周梦华 ;
程积民 ;
万惠娥 ;
王丽学 ;
赵凌平 .
草地学报, 2008, (03) :267-271
[5]   封育对云雾山本氏针茅草地群落的影响 [J].
贾晓妮 ;
程积民 ;
万惠娥 .
草地学报, 2008, (03) :272-277
[6]   CO2体积分数升高条件下森林土壤的碳循环 [J].
李玉文 ;
王楠 ;
孙玥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7, (07) :64-65+73
[7]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J].
钟华平 ;
樊江文 ;
于贵瑞 ;
韩彬 ;
胡中民 ;
岳燕珍 ;
梁飚 .
草地学报, 2005, (S1) :67-73
[8]   黄河上游退耕地人工林的碳储量研究 [J].
胡建忠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5, (06) :1-8
[9]   陆地生态系统碳密度格局研究概述 [J].
吕超群 ;
孙书存 .
植物生态学报, 2004, (05) :692-703
[10]  
Vegetation and soil carbon storage in China[J]. LI Kerang, WANG Shaoqiang & CAO Mingkui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Department of Geography, Maryland University, College Park,MD 20742, USA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 to Li Kerang.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