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时代城市文化消费空间及其公共性——以苏州平江路为例

被引:12
作者
於红梅 [1 ,2 ]
机构
[1] 苏州大学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
[2] 上海政法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关键词
城市传播; 公共性; 文化消费; 平江路; 数字媒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1204 ; 050302 ;
摘要
全球化趋势和数字化媒体的发展促使我们对于公共与私人之间的边界模糊和不确定性展开再思考。各地消费型城市空间的兴建,不断挤压着此类空间本身可能具有的公共性,但与此同时,基于数字化媒体使用而生成的虚拟空间,经由与实体空间的相互交织,又在一定程度上为拓展这类城市空间的公共性提供了可能性。依此视角,文章以苏州文化历史街区平江路为例,探讨在数字化媒体时代,城市特定空间如何通过人们的文化消费实践活动而呈现出生成中的公共性的可能性,以此呈现类似空间边界流动中所具有的张力。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48+126 +126-127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阈限性与城市空间的潜能——一个重新想象传播的维度 [J].
潘忠党 ;
於红梅 .
开放时代, 2015, (03) :140-157+8
[2]  
作为媒介的城市:传播意义再阐释[J]. 孙玮.新闻大学. 2012(02)
[3]   城市公共空间社会学 [J].
斯特凡纳托内拉 ;
黄春晓 ;
陈烨 .
国际城市规划, 2009, 24 (04) :40-45
[4]   苏州古城平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实践 [J].
林林 ;
阮仪三 .
城市规划学刊, 2006, (03) :45-51
[5]  
公共人的衰落[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美) 桑内特 (Sennett, 2014
[6]  
电视、受众与文化研究[M]. 新华出版社 , (英)戴维·莫利(DavidMorley)著, 2005
[7]  
传播生态学[M]. 华夏出版社 , (美)大卫·阿什德(DavidL.Altheide)著, 2003
[8]  
消失的地域[M]. 清华大学出版社 , (美)约书亚·梅罗维茨(JoshuaMeyrowitz)著, 2002
[9]  
媒介事件[M].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 (美)丹尼尔·戴扬(D.Dayan), 2000
[10]  
Communication Geography: A Bridge Between Disciplines[J] . Paul C. Adams,André Jansson.Communication Theory . 20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