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栾川县三道庄钼钨矿床地质和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39
作者
石英霞
李诺
杨艳
机构
[1] 北京大学造山带与地壳演化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成矿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高盐度富CO2流体; 三道庄矽卡岩型钼钨矿床; 东秦岭; 大陆碰撞体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65 [钼];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河南省栾川县三道庄钼钨矿床是东秦岭钼矿带的5个超大型钼矿床之一,产于华北克拉通南缘,形成于燕山期碰撞造山体制的后碰撞构造环境。矿体定位于燕山期花岗斑岩与栾川群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建造的外接触带,矿石构造主要是浸染状和网脉状,广泛发育长英质脉、辉钼矿脉、石英-辉钼矿脉、石英-黄铁矿脉、碳酸盐-萤石脉等。围岩蚀变类型复杂,主要有矽卡岩化、钾化、硅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萤石化以及黄铁矿化、辉钼矿化等硫化物化,矿石类型主要是矽卡岩型和角岩型,属于典型矽卡岩型钼钨矿床。成矿过程分为矽卡岩阶段(早)、石英-硫化物阶段(中)和石英-碳酸盐(晚)3个阶段。流体包裹体有CO2-H2O、H2O-NaCl和含子晶包裹体等3种类型,早阶段主要发育CO2-H2O和含子晶包裹体,晚阶段只见H2O-NaCl包裹体,中阶段发育3类包裹体;早、中、晚3个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394~552℃、290~410℃和140~290℃,盐度分别为20.60 wt%~67.18 wt%NaCl.eqv、6.30 wt%~48.55 wt%NaCl.eqv和3.39 wt%~11.46wt%NaCl.eqv。早阶段流体具有高温、高盐度、富含CO2的岩浆热液特征,晚阶段流体以低温、低盐度、贫CO2为特征,中阶段流体沸腾作用强烈,是成矿物质快速沉淀的重要机制。成矿系统由静岩压力向静水压力体系转变,趋于开放。
引用
收藏
页码:2575 / 258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31]   华北地台重要金矿成矿过程中的流体作用及其来源研究 [J].
胡受奚 ;
赵乙英 ;
孙景贵 ;
凌洪飞 ;
叶瑛 ;
卢冰 ;
季海章 ;
徐兵 ;
刘红樱 ;
方长泉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381-391
[32]   中高盐度NaCl-H2O包裹体的密度式和等容式及其应用 [J].
刘斌 .
地质论评, 2001, (06) :617-622
[33]   三道庄钼矿床中白钨矿的赋存特征及其综合回收新进展 [J].
田朝晖 ;
王斌 ;
李继涛 .
中国钼业, 2001, (02) :16-19
[34]   高盐度、高温和高成矿金属的岩浆成矿流体——以格拉斯伯格Cu-Au矿为例 [J].
卢焕章 .
岩石学报, 2000, (04) :465-472
[35]   河南祁雨沟热液角砾岩体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J].
范宏瑞 ;
谢奕汉 ;
郑学正 ;
王英兰 .
岩石学报, 2000, (04) :559-563
[36]   影响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的因素及其机制 [J].
陈衍景 .
地学前缘, 1998, (S1) :112-121
[37]   华北克拉通南缘豫西燕山期花岗岩类的Pb、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J].
陈岳龙 ;
张本仁 .
地球科学, 1994, (03) :375-382
[38]   华北地台南缘燕山期板内花岗斑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分空间变化规律 [J].
李泽九 ;
骆庭川 ;
张本仁 .
地球科学, 1994, (03) :383-389
[39]   NaCl—H2O溶液包裹体的密度式和等容式及其应用 [J].
刘斌 ;
段光贤 .
矿物学报, 1987, (04) :345-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