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旱区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

被引:47
作者
杜建涛 [1 ,2 ]
何文清 [1 ,2 ]
Vinay Nangia [3 ]
严昌荣 [1 ,2 ]
Mobin Ahmad [3 ]
刘爽 [1 ,2 ]
刘勤 [1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2] 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
[3] 国际水资源管理研究所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水分; 农田水分平衡; DSSAT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7 [土壤水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土壤水分是中国北方旱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研究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下土壤水分的动态变化,明确不同耕作模式下的水分平衡规律,对于选择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北方旱区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文在2a田间试验的基础上采用DSSAT模型对4个不同保护性耕作处理的土壤体积含水量、水分平衡以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模拟和检验。结果表明干旱年份保护性耕作处理土壤体积含水量较传统耕作高,RMSE误差在0.025~0.063;干旱年份传统耕作土壤储水量减少最多,为144.6mm,降水较多年份减少也最多,为46.1mm;干旱年份水分利用效率1.52~1.78kg/m3,免耕覆盖水分利用效率最高,降水较多年份水分利用效率1.70~1.71kg/m3,各处理间差异并不显著。研究结果为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农田土壤水分的影响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2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基于SPAC系统的作物腾发量模型的试验研究 [J].
脱云飞 ;
费良军 ;
杨路华 ;
杜新艳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1) :29-34
[2]   中国北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深松效应与经济效益研究 [J].
何进 ;
李洪文 ;
高焕文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10) :62-67
[3]   中国特色保护性耕作技术 [J].
高焕文 ;
李问盈 ;
李洪文 .
农业工程学报, 2003, (03) :1-4
[4]   秸秆覆盖下的夏玉米蒸散、水分利用效率和作物系数的变化 [J].
张喜英 ;
陈素英 ;
裴冬 ;
刘孟雨 .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06) :583-592
[5]   保护性耕作适应性试验及关键技术研究 [J].
贾延明 ;
尚长青 ;
张振国 .
农业工程学报, 2002, (01) :78-81+8
[6]   农业气象学在作物生产模拟及其应用中的作用 [J].
Gerrit Hoogenboom ;
苏高利 ;
邓芳萍 .
浙江气象科技, 2001, (04) :44-48
[7]   黄土高原作物生长模型DSSAT3数据库组建 [J].
李军 ;
邵明安 ;
樊廷录 ;
王立祥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1, (01) :120-126
[8]   小麦发育过程及生育期机理模型的检验和评价 [J].
严美春 ;
曹卫星 ;
李存东 ;
王兆龙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0, (02) :43-50
[9]  
北方旱作区节水高效型农牧业综合发展研究.[M].梅旭荣;严昌荣;牛西午主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10]  
黄土高原旱地农业的理论与实践.[M].山仑;陈国良主编;.科学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