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与多维城镇化异质性

被引:18
作者
伍骏骞 [1 ]
何伟 [2 ]
储德平 [3 ]
严予若 [1 ]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
[2]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移民工作局
[3] 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常住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户籍人口城镇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1.3 [产业结构]; F299.21 [城镇形成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83304 ;
摘要
产业集聚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要素和资源集聚,为城镇化提供了产业支撑和经济保障。已有研究验证了产业集聚对城镇化的正向作用,然而,在多维城镇化异质性背景下,需要重新审视产业发展对城镇化的实际作用,明确产业集聚对城镇化的作用不仅是从"量"上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更需要从"质"上实现户籍人口城镇化。因此,本文从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和户籍人口城镇化三个维度分析产业集聚对城镇化的影响。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分析了产业集聚对三个维度城镇化影响机制并提出三个理论假说:产业集聚对人口城镇化有正向影响;产业集聚对土地城镇化有正向影响;产业集聚对户籍人口城镇化有影响,但受到户籍制度的约束,其影响程度需要进一步验证。然后,本文采用2005—2014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用常住人口比重衡量人口城镇化,城市建成区面积占城区总面积比重衡量土地城镇化,非农户籍人口比重衡量户籍人口城镇化;以区位熵和经济密度衡量产业集聚度,分析产业集聚对三个维度城镇化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产业集聚对户籍人口城镇化的滞后作用和中介机制。实证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对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有正向显著的影响,但对户籍人口城镇化影响不显著,其原因是户籍制度制约了产业集聚对农村城镇化转型的推动作用,产业集聚对户籍人口城镇化的作用有滞后性,产业集聚将通过土地城镇化和常住人口城镇化两大中介机制实现户籍人口城镇化。这一研究发现契合了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先推进城镇人口和土地要素的集聚,然后逐步向打破户籍制度制约、实现常住人口"市民化"的梯度城镇化发展战略。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1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1]  
Industrialization And Growth: A Comparative Study. Chenery H, Robinson S, Syrquin M. Oxford . 1986
[12]   农民工、产业结构与新型城镇化——“中国西部开发研究联合体第10届学术年会”综述 [J].
张卫国 ;
罗超平 ;
李海明 .
经济研究, 2015, 50 (08) :175-179+192
[13]   城镇化的不平等效应与社会融合 [J].
陈云松 ;
张翼 .
中国社会科学, 2015, (06) :78-95+206
[14]   基础设施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基于劳动力转移的视角 [J].
刘晓光 ;
张勋 ;
方文全 .
世界经济, 2015, 38 (03) :145-170
[15]   农民上楼与资本下乡:城镇化的社会学研究 [J].
周飞舟 ;
王绍琛 .
中国社会科学, 2015, (01) :66-83+203
[16]   产业集聚的测度及其动态变化——基于北京企业微观数据的研究 [J].
袁海红 ;
张华 ;
曾洪勇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09) :38-50
[17]   论人的城镇化与人均公共服务均等化 [J].
孙红玲 ;
唐未兵 ;
沈裕谋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05) :18-30
[18]   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之谜——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解释 [J].
李子联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3, 23 (11) :94-101
[19]   经济开放与人口流动及城镇化发展研究 [J].
郭东杰 ;
王晓庆 .
中国人口科学, 2013, (05) :78-86+127
[20]   中国半城镇化研究 [J].
李爱民 .
人口研究, 2013, 37 (04) :8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