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邦丙村布朗族的传统纺织技艺为研究个案

被引:12
作者
黄彩文
机构
[1]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
关键词
布朗族; 纺织技艺; 保护; 传承;
D O I
10.16486/j.cnki.62-1035/d.2011.03.008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云南人口较少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些民族的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体现了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与独特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许多不可再生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正面临逐渐减少甚至消失的危险。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由于其文化核心区范围较小,存续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较弱,其传统文化的处境比其他少数民族更为严峻。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地处云南边疆山区的布朗族的传统纺织技艺为例,探讨现代化背景下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引用
收藏
页码:199 / 205+181 +18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2]   作为公共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J].
高丙中 .
文艺研究, 2008, (02) :77-83
[3]  
社会文化人类学初探.[M].和少英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
[4]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民族志.[M].刘茁生主编;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民族事务委员会编;.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