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传统的实践与乡村文化振兴——以清潭街“舞草把龙”为例

被引:15
作者
李玉雄 [1 ]
李静 [2 ]
机构
[1] 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团委
关键词
乡村传统民间仪式; 乡村文化振兴; 传承创新; 有效衔接;
D O I
10.13727/j.cnki.53-1191/c.2021.01.006
中图分类号
K892.24 [民间文化艺术];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摘要
"舞草把龙"是清潭街重阳节期间流行且带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标签的特定仪式,将其置于人类学视野下,追溯并描述其缘起与流变,挖掘其在特定情境中所发挥的社会功能,对维系乡村社会生机活力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清潭街"舞草把龙"仪式的社会实践,即"舞草把龙"仪式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被列入"刘三姐文化"旅游节等种种事项,不难发现"舞草把龙"仪式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研究认为,这主要归因于"舞草把龙"仪式本身具有社会互动功能、情感联结功能、教育传承功能、社会控制功能。但仪式空间式微、仪式主体缺失等潜伏性危机不容忽视,亟待破解。而时下积极倡导的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传统民间仪式的合理开发与乡村文化的传承创新提供了契机。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同根同源”的文化展演.[D].潘峰.中央民族大学.2009, 01
[3]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论 [J].
李玉雄 .
创新, 2020, 14 (02) :80-89
[4]   仪式功能变迁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基于Z省J县畲族传师学师仪式的考察 [J].
张国芳 ;
张怡 .
浙江社会科学, 2019, (07) :73-84+157
[5]   在乡村振兴语境下培育“情感共同体” [J].
刘祖云 ;
李烊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9, (01) :111-118
[7]   从民间仪式到文化展演——湘西“苗族四月八”的人类学解读 [J].
陈沛照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0 (02) :153-159
[8]   仪式重构与村落整合——以烟台市北头村祠堂修缮为例 [J].
武志伟 ;
马广海 .
山东社会科学, 2017, (03) :69-75
[9]   人地关系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上海松江舞草龙为个案 [J].
赵李娜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46 (05) :68-76
[10]   乡土传统再造中的仪式秩序与空间认同——对云南省石林县月湖村“祭山神”仪式的人类学分析 [J].
肖青 ;
李宇峰 .
学术探索, 2012, (10) :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