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30
作者
刘静 [1 ]
康毅力 [1 ]
陈锐 [1 ]
刘大伟 [1 ]
杨建 [1 ]
何健 [2 ]
机构
[1] 西南石油学院油井完井技术中心
[2] 中国石油四川石油管理局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损害机理; 屏蔽暂堵; 酸化技术;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6.01.032
中图分类号
TE258 [油气层损害与预防];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碳酸盐岩是重要的储集岩,但是对其储层损害机理的认识及深入程度与碎屑岩的研究相比差距较大。笔者系统地介绍了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损害机理及屏蔽暂堵和酸化技术等碳酸盐岩储层的保护措施,认为碳酸盐岩油气层损害机理主要包括流体敏感性、应力敏感和水相圈闭;采用屏蔽暂堵技术时,应注意确保固相颗粒大小与裂缝宽度相匹配,这样才能形成致密的屏蔽层,达到保护油气层的目的;酸化技术成本低、效果好,酸液对碳酸盐岩缓速作用越强,酸化效果就越好,乳化酸是较优的缓速酸。同时指出了碳酸盐岩储层损害机理及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1+112 +11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孔隙型与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应力敏感研究 [J].
何健 ;
康毅力 ;
刘大伟 ;
雷鸣 ;
疏壮志 .
钻采工艺, 2005, (02) :84-86+93
[2]   深层碳酸盐岩储层酸压工艺技术现状与展望 [J].
陈志海 ;
戴勇 .
石油钻探技术, 2005, (01) :58-62
[3]   碳酸盐岩岩心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 [J].
景岷雪 ;
袁小玲 .
天然气工业, 2002, (S1) :114-117+2
[4]   保护油气层技术发展趋势 [J].
樊世忠 ;
窦红梅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1) :78-84+10
[5]  
储层损害和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 崔迎春,张琰.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1999(S1)
[6]   裂缝性碳酸盐岩油气藏保护方法 [J].
张振华 ;
周志世 ;
邹盛礼 .
钻井液与完井液, 1999, (05) :33-37
[7]   裂缝性储层应力敏感性研究 [J].
蒋官澄 .
钻井液与完井液, 1998, (05) :13-15
[8]   碱敏损害是塔里木盆地东河塘构造东河1井减产的主因 [J].
康毅力 ;
吴志均 ;
汪建军 ;
唐洪明 ;
沈明道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1997, (04) :24-29+4
[9]   浅谈水锁效应与储层伤害 [J].
贺承祖,胡文才 .
天然气工业, 1994, (06) :36-38+95
[10]   储层伤害的机理研究 [J].
张绍槐 ;
蒲春生 ;
李琪 .
石油学报, 1994, (04) :58-65